春燕
- 拼音chūn yàn
- 注音ㄔㄨㄣ 一ㄢ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春燕[ chūn yàn ]
⒈ ?亦作“春燕”。春天的燕子。
⒉ ?春季的大宴。宋制,宮廷每年于春、秋兩季設(shè)大宴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春鷰”。春天的燕子。
引南朝 宋 鮑照 《觀漏賦》:“隨秋鴻而汎渚,逐春鷰而登梁?!?br />唐 杜牧 《秋晚懷茅山石涵村舍》詩(shī):“簾前白艾驚春燕,籬上青桑待晚蠶。”
宋 梅堯臣 《依韻答淮南祝秘校初春見寄》:“春燕不時(shí)來,秋鴻今始至?!?/span>
⒉ ?春季的大宴。 宋 制,宮廷每年于春、秋兩季設(shè)大宴。
引《宋史·五行志四》:“﹝ 嘉祐 ﹞七年三月甲子,罷春燕,以久旱故也?!?br />宋 蘇軾 《富鄭公神道碑》:“六年,丁 秦國(guó) 太夫人憂,詔為罷春燕故事?!?/span>
春燕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燕 | yàn yān | 灬 | 16畫 | 基本字義 燕 yàn(一ㄢˋ) ⒈ ?鳥類的一科,候鳥,常在人家屋內(nèi)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,捕食昆蟲,對(duì)農(nóng)作物有益:燕爾(形容新婚夫婦親睦和美的樣子)。燕好(常用以指男女相愛)。燕侶。燕雀處( chǔ )堂(喻居安而不知遠(yuǎn)慮,臨禍卻不能自知)。 ⒉ ?輕慢:“燕朋逆其師”。 ⒊ ?古同“宴”,安閑,安樂。 ⒋ ?古同“宴”,宴飲。 其他字義 燕 yān(一ㄢ) ⒈ ?中國(guó)周代諸侯國(guó)名,在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南部:燕趙。燕山。燕京。 ⒉ ?姓 |
春 | chūn | 日 | 9畫 | 基本字義 春 chūn(ㄔㄨㄣ) ⒈ ?一年的第一季:春季(農(nóng)歷正月至三月)。春節(jié)。春色。春暉(春天的陽(yáng)光,喻父母的恩情)。春山(春天的山,山色如黛,喻婦女的眉毛)。春秋(a.春季和秋季;b.指年月;c.指人的年歲,如“春春正富”;d.指中國(guó)古代的編年體史書,魯國(guó)的《春秋》。亦泛指歷史或歷史著作;e.中國(guó)的歷史上的一個(gè)時(shí)代)。 ⒉ ?兩性相求的欲望:春心。懷春。 ⒊ ?生機(jī):大地回春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? ? 旾 萅 漢英 |
春燕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春燕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