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坐
- 拼音hú zuò
- 注音ㄏㄨˊ ㄗㄨㄛ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胡坐[ hú zuò ]
⒈ ?盤腿而坐。
引證解釋
⒈ ?盤腿而坐。
引《后漢書·五行志一》:“靈帝 好胡服、胡帳、胡牀、胡坐?!?br />郭沫若 《李白與杜甫·李白與杜甫在詩歌上的交往》:“古人席地而坐,坐取跪的形式。打盤腳坐叫‘胡坐’,是外來的坐法?!?br />郭沫若 《海濤集·我是中國人》:“偶爾也負(fù)嵎在草席上胡坐一下,但鎮(zhèn)靜不了好一會(huì),又只好起來盤旋著。”
胡坐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坐 | zuò | 土 | 7畫 | 基本字義 坐 zuò(ㄗㄨㄛˋ) ⒈ ?古人雙膝跪地,把臀部靠在腳后跟上,這是其本義,后泛指以臀部著物而止息:席地而坐。坐待。坐墊。坐骨。坐化(佛教指和尚盤膝坐著死去)。坐禪。坐功。坐騎。 ⒉ ?乘,搭:坐車。坐船。 ⒊ ?堅(jiān)守,引申為常駐,不動(dòng):“楚人坐其北門,而覆諸山下”。坐莊。 ⒋ ?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對著某一方向:坐落。坐北朝南。 ⒌ ?把鍋、壺等放在火上:坐鍋。 ⒍ ?物體向后施壓力:房頂往后坐。 ⒎ ?介詞,因,由于, |
胡 | hú | 月 | 9畫 | 基本字義 胡(鬍) hú(ㄏㄨˊ) ⒈ ?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(yuǎn)、隔絕)。 ⒉ ?泛指外國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)。 ⒊ ?亂,無道理:胡來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。 ⒋ ?文言疑問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⒌ ?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:胡須。 ⒍ ?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 |
胡坐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胡坐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