蹄蚤
- 拼音tí zǎo
- 注音ㄊ一ˊ ㄗㄠ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蹄蚤[ tí zǎo ]
⒈ ?蹄趾與腳爪。蚤,通“爪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蹄趾與腳爪。蚤,通“爪”。
引《墨子·非樂上》:“今之禽獸麋鹿蜚鳥貞蟲,因其羽毛以為衣裘,因其蹄蚤以為絝屨?!?br />畢沅 校注:“蚤即爪假音。”
蹄蚤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蚤 | zǎo | 蟲 | 9畫 | 基本字義 蚤 zǎo(ㄗㄠˇ) ⒈ ?昆蟲,赤褐色,善跳躍,寄生在人和畜的身體上,吸血液,能傳染鼠疫等疾病。通稱“跳蚤”、“虼蚤”。 ⒉ ?古同“早”。 ⒊ ?古同“爪”。 異體字 ? ? 漢英互譯 flea 造字法 形聲:從蟲、叉聲 English flea; louse |
蹄 | tí | 足 | 16畫 | 基本字義 蹄 tí(ㄊ一ˊ) ⒈ ?馬、牛、豬等生在趾端的保護物,亦指有角質保護物的腳:蹄子。蹄筋。 異體字 踶 蹏 漢英互譯 hoof、unguis 造字法 形聲:從足、帝聲 English hoof; leg of pork; little witch |
蹄蚤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蹄蚤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