乘傳
- 拼音chéng chuán
- 注音ㄔㄥˊ ㄔㄨㄢˊ
- 繁體乘傳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乘傳[ chéng chuán ]
⒈ ?乘坐驛車。傳,驛站的馬車。
⒉ ?指奉命出使。
引證解釋
⒈ ?乘坐驛車。傳,驛站的馬車。
引《漢書·京房傳》:“臣出之后,恐必為用事所蔽,身死而功不成,故愿歲盡乘傳奏事?!?br />元 秦簡夫 《剪發(fā)待賓》第三折:“陶士行 今日成名,乘傳去朝廷保奏,一家兒列鼎重裀?!?br />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裘文達(dá)公》:“二十一年,王師征 伊犂,公面奏軍務(wù)機(jī)宜, 純皇帝 大悅,以其才似 舒文襄,即賜御衣冠,乘傳至 巴里坤 傳宣圣意?!?/span>
⒉ ?指奉命出使。
引宋 蘇軾 《冬季撫問陜西轉(zhuǎn)運(yùn)使副口宣》:“永言乘傳之勞,未遑退食之佚?!?br />清 陳康祺 《燕下鄉(xiāng)脞錄》卷十四:“公自為員司,屢乘傳,隨堂上官,讞 山西、直隸、湖南、廣西 諸省獄?!?/span>
⒊ ?古代驛站用四匹下等馬拉的車子。
引《史記·田儋列傳》:“田橫 迺與其客二人乘傳詣 雒陽?!?br />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:“四馬下足為乘傳。”
《漢書·文帝紀(jì)》:“乃令 宋昌 驂乘, 張武 等六人乘六乘傳詣 長安?!?/span>
⒋ ?泛指使車。
引《清史稿·禮志十》:“若朝貢諸國無子嗣位……禮部奏遣正、副使各一人持節(jié)往封,特賜一品麒麟服以重其行。行日,工部給旗仗,兵部給乘傳?!?/span>
國語辭典
乘傳[ chéng zhuàn ]
⒈ ?乘坐傳車驛馬。
引《漢書·卷一·高帝紀(jì)下》:「橫懼,乘傳詣雒陽,未至三十里,自殺?!?br />元·秦?夫《剪發(fā)待賓·第三折》:「陶士行今日成名,乘傳去朝廷保奏,一家兒列鼎重裀。」
乘傳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傳 | chuán zhuàn | 亻 | 6畫 | 基本字義 傳(傳) chuán(ㄔㄨㄢˊ) ⒈ ?轉(zhuǎn)( zhuǎn )授,遞:傳遞。傳輸。傳戒。傳統(tǒng)。言傳身教。 ⒉ ?推廣,散布:宣傳。流傳。傳名。傳奇(a.中國唐代興起的短篇小說;b.中國明、清兩代盛行的長篇戲曲;c.指情節(jié)離奇或人物行為超乎尋常的故事)。 其他字義 傳(傳) zhuàn(ㄓㄨㄢˋ) ⒈ ?解說經(jīng)義的文字:經(jīng)傳?!蹲髠鳌贰?⒉ ?記載某人一生事跡的文字:小傳。自傳。紀(jì)傳。傳記。傳略。樹碑立傳。 ⒊ ?以演述歷史和人物故事為中 |
乘 | chéng shèng | 丿 | 10畫 | 基本字義 乘 chéng(ㄔㄥˊ) ⒈ ?騎,坐:乘馬。乘車。乘客。乘警。 ⒉ ?趁著,就著:乘便。乘機(jī)(趁著機(jī)會)。乘勢。乘興( xìng )。因利乘便。 ⒊ ?算術(shù)中指一個(gè)數(shù)使另一個(gè)數(shù)變成若干倍:乘法。乘冪( mì )。乘數(shù)。 ⒋ ?佛教的教派或教法:大乘。小乘。上乘。下乘。 ⒌ ?姓。 其他字義 乘 shèng(ㄕㄥˋ) ⒈ ?古代稱兵車,四馬一車為一乘:乘輿。千乘之國。 ⒉ ?古代稱四為乘:乘矢。乘壺?!耙猿隧f先牛十二犒師”。 ⒊ ?中國春秋時(shí)晉國 |
乘傳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乘傳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