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臺
- 拼音xíng tái
- 注音ㄒ一ㄥˊ ㄊㄞˊ
- 繁體行臺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行臺[ xíng tái ]
⒈ ?臺省在外者稱行臺。魏晉始有之,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(shè)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(wù)機構(gòu),北朝后期,稱尚書大行臺,設(shè)置官屬無異于中央,自成行政系統(tǒng)。唐貞觀以后漸廢。金、元時,因轄境遼闊,又按中央制度分設(shè)于各地區(qū),有行中書省(行省),行樞密院(行院),行御史臺(行臺),分別執(zhí)掌行政,軍事及監(jiān)察權(quán)。行省實即繼承前代的行臺制度。
⒉ ?舊時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住之所。
⒊ ?客寓,旅館。
⒋ ?臨時設(shè)立的戲臺。
引證解釋
⒈ ?臺省在外者稱行臺。 魏 晉 始有之,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(shè)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(wù)機構(gòu), 北朝 后期,稱尚書大行臺,設(shè)置官屬無異于中央,自成行政系統(tǒng)。 唐 貞觀 以后漸廢。 金、元 時,因轄境遼闊,又按中央制度分設(shè)于各地區(qū),有行中書省(行省),行樞密院(行院),行御史臺(行臺),分別執(zhí)掌行政,軍事及監(jiān)察權(quán)。行省實即繼承前代的行臺制度。
⒉ ?舊時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住之所。
引宋 黃庭堅 《送顧子敦赴河?xùn)|》詩之三:“攬轡都城風(fēng)露秋,行臺無妾護(hù)衣篝。”
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十八回:“其時城內(nèi)早經(jīng)預(yù)備,把個總督行臺,做了欽差行轅?!?/span>
⒊ ?客寓,旅館。
引蘇曼殊 《答柳亞子書》:“桐 兄前日抵 申,同寓行臺,今擬明日同作 蘇臺 之游?!?/span>
⒋ ?臨時設(shè)立的戲臺。
引《紅樓夢》第八五回:“這日一早, 王子勝 和親戚家已送過一班戲來,就在 賈母 正廳前,搭起行臺。”
國語辭典
行臺[ xíng tái ]
⒈ ?大吏出巡時所駐的地方。明·徐渭也作「行轅」。
引《雌木蘭·第二出》:「只因省親心急,不得到行臺親謝?!?br />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·第一八回》:「其時城內(nèi)早經(jīng)預(yù)備,把個總督行臺,做了欽差行 轅。」
⒉ ?臨時搭建的戲臺。
引《紅樓夢·第八五回》:「就在賈母正廳前,搭起行臺?!?/span>
⒊ ?職官名。指置于外州的尚書省。本專主軍事,后始兼理民事,唐廢。元有行御史臺, 監(jiān)臨諸省。
行臺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臺 | tái tāi | 口 | 5畫 | 基本字義 臺(臺、檯、颱) tái(ㄊㄞˊ) ⒈ ?高平的建筑物:亭臺樓閣。 ⒉ ?敬辭,用于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(guān)的事物:臺鑒。臺甫。 ⒊ ?像臺的東西,器物的座子:井臺。窗臺。燈臺。 ⒋ ?量詞:一臺戲。 ⒌ ?臺灣省的簡稱:臺胞。臺幣。 ⒍ ?姓。 ⒎ ?桌子、案子:寫字臺。 ⒏ ?發(fā)生在太平洋西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極猛烈的風(fēng)暴,稱“臺風(fēng)”。 其他字義 臺 tāi(ㄊㄞ) ⒈ ?〔天臺〕①山名,在中國浙江??;②地名,在中國浙江省。 異體字 ? |
行 | háng xíng | 行 | 6畫 | 基本字義 行 háng(ㄏㄤˊ) ⒈ ?行列:字里行間。羅列成行。 ⒉ ?兄弟姐妹的次弟;排行:我行二,你行幾? ⒊ ?步行的陣列。 ⒋ ?量詞。用于成行的東西:淚下兩行。 ⒌ ?某些營業(yè)所:銀行?;ㄐ小I绦?。 ⒍ ?行業(yè):同行。各行各業(yè)。 ⒎ ?用長的針腳成行地連綴:行棉襖。行幾針。 其他字義 行 xíng(ㄒ一ㄥˊ) ⒈ ?走:行走。步行。旅行。行蹤。行百里者半九十。行云流水(喻自然不拘泥)。行遠(yuǎn)自邇。 ⒉ ?出外時用的:行裝。行篋。行李。 |
行臺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行臺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