撲旗
- 拼音pū qí
- 注音ㄆㄨ ㄑ一ˊ
- 繁體撲旗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撲旗[ pū qí ]
⒈ ?見“撲旗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撲旂”。古代百戲節(jié)目之一。
引宋 孟元老 《東京夢華錄·駕臨寶津樓諸軍呈百戲》:“一紅巾者弄大旗,次獅豹入場,坐作進退,奮迅舉止畢;次一紅巾者手執(zhí)兩白旗子,跳躍旋風(fēng)而舞,謂之撲旗子?!?br />宋 無名氏 《錯立身》戲文第十二出:“折莫大裝神弄鬼,折莫特調(diào)當(dāng)撲旂?!?/span>
國語辭典
撲旗[ pū qí ]
⒈ ?一種雜技。
引宋·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·卷七·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》:「一紅巾者弄大旗,次獅豹入場,坐作進退,奮迅舉止畢,次一紅巾者,手執(zhí)兩白旗子,跳躍旋風(fēng)而舞,謂之『撲旗子』?!?/span>
撲旗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旗 | qí | 方 | 14畫 | 基本字義 旗 qí(ㄑ一ˊ) ⒈ ?用布、紙、綢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標識,多是長方形或方形:旗子。旗幟。旗號。旗艦。旗手。 ⒉ ?中國清代滿族的軍隊編制和戶口編制(共分八旗,后又建立蒙古八旗,漢軍八旗),特指屬于滿族的:旗人(滿族人)。旗籍。旗袍。 ⒊ ?中國內(nèi)蒙古自治區(qū)的行政區(qū)劃,相當(dāng)于縣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flag、banner、standard 造字法 形聲:從方、其聲 English banner, flag, streamer |
撲 | pū | 扌 | 5畫 | 基本字義 撲(撲) pū(ㄆㄨ) ⒈ ?輕打,拍:撲粉。撲蠅。撲打。 ⒉ ?擊拂的用具:粉撲。 ⒊ ?沖:撲滅。撲救。 ⒋ ?相搏擊:相撲。撲跌。 ⒌ ?跌倒:撲地。 ⒍ ?伏:撲在桌上看書。 ⒎ ?杖,戒尺,亦為中國周代九刑之一。 異體字 ? 攴 揊 撲 擈 漢英互譯 attack、flap、pounce on、rush at、snap、throw oneself on 造字法 形聲:從扌、卜聲 English pound, beat, strike; attack |
撲旗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撲旗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