疙疸
- 拼音gē da
- 注音ㄍㄜ ˙ㄉㄚ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疙疸[ gē dǎn ]
⒈ ?同‘疙瘩’。
國語辭典
疙疸[ gē dǎn ]
⒈ ?皮膚上突起的顆粒、腫塊。亦作 「疙瘩」。
引《水滸傳·第五三回》:「卻不是要!若跌下來,好個大疙 疸。」
《西游記·第二一回》:「我爺??!好大蚊子!一口就叮了一個大疙疸!」
⒉ ?衣結(jié)、補釘。
引明·無名氏《貧富興衰·第二折》:「外邊不知哪里來的一個窮子,穿著一領(lǐng)布衫,上面有一二百個疙疸?!?/span>
英語same as 疙瘩[ge1 da5], swelling
疙疸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疙 | gē yì | 疒 | 8畫 | 基本字義 疙 gē(ㄍㄜ) ⒈ ?〔疙瘩〕a.皮膚上突起或肌肉上結(jié)成的病塊,如“頭上起了個疙疙”;b.小球形或塊狀的東西,如“芥菜疙疙”;c.不易解決的問題,如“思想疙疙”;d.不通暢或不爽利,如“這篇作文中的語句很疙疙”;e.量詞,如“一疙疙糕”;f.麻煩,別扭。均亦作“疙疸”(“瘩”、“疸”均讀輕聲)。 其他字義 疙 yì(一ˋ) ⒈ ?癡呆的樣子。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:從疒、乞聲 English pimple, sore, boil, wart, pustule |
疸 | dǎn | 疒 | 10畫 | 基本字義 疸 dǎn(ㄉㄢˇ) ⒈ ?〔黃疸〕病名,病人的皮膚、黏膜和眼球的鞏膜等都呈黃色,是由膽汁的膽紅素大量出現(xiàn)在血液中所引起。亦作“黃病”。 其他字義 疸 da(˙ㄉㄚ) ⒈ ?見“ 疙瘩 ”(gēda)。 異體字 瘩 造字法 形聲:從疒、旦聲 |
疙疸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疙疸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