拂子
- 拼音fú zǐ
- 注音ㄈㄨˊ ㄗ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拂子[ fú zǐ ]
⒈ ?即拂塵。古代用以撣拭塵埃和驅(qū)趕蚊蠅的器具。
⒉ ?用于雜技、歌舞等的指揮。
⒊ ?常為僧尼術(shù)士所執(zhí)持。
引證解釋
⒈ ?即拂塵。古代用以撣拭塵埃和驅(qū)趕蚊蠅的器具。
引五代 和凝 《山花子》詞:“佯弄紅絲蠅拂子,打檀郎?!?br />宋 范鎮(zhèn) 《東齋記事》卷一:“仁宗 當(dāng)暑月不揮扇, 鎮(zhèn) 侍 邇英閣,嘗見左右以拂子祛蚊蠅而已?!?br />《隋唐演義》第三回:“左右女婢數(shù)人,也有執(zhí)巾櫛的,也有擎香爐的,也有捧如意的,也有持拂子的,兩邊侍立?!?/span>
⒉ ?用于雜技、歌舞等的指揮。
引唐 段安節(jié) 《樂府雜錄·龜茲部》:“戲有五方獅子,高丈餘,各衣五色。每一獅子有十二人,戴紅抹額,衣畫衣,執(zhí)紅拂子,謂之獅子郎?!?br />宋 孟元老 《東京夢華錄·車駕宿大慶殿》:“每奏先鳴角,角罷,一軍校執(zhí)一長軟藤條,上繫朱拂子,擂鼓者觀拂子,隨其高低,以鼓聲應(yīng)其高下也?!?/span>
⒊ ?常為僧尼術(shù)士所執(zhí)持。參見“拂塵”。
引《花月痕》第四八回:“這妖婦率妖尼等挺立水面,將拂子一揮,戰(zhàn)艦都倒轉(zhuǎn)了,礮火一一自打起來?!?/span>
拂子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子 | zǐ | 子 | 3畫 | 基本字義 子 zǐ(ㄗˇ) ⒈ ?古代指兒女,現(xiàn)專指兒子:子女。子孫。子嗣。子弟(后輩人,年輕人)。 ⒉ ?植物的果實、種子:菜子。瓜子兒。子實。 ⒊ ?動物的卵:魚子。蠶子。 ⒋ ?幼小的,小的:子雞。子畜。子城。 ⒌ ?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:子彈( dàn )。棋子兒。 ⒍ ?與“母”相對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輔音)。 ⒎ ?對人的稱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讀書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 ⒏ ?古代對人的尊稱;稱老師或稱有道德 |
拂 | fú bì | 扌 | 8畫 | 基本字義 拂 fú(ㄈㄨˊ) ⒈ ?拭,撣去:拂拭。拂塵。 ⒉ ?輕輕擦過:拂曉。春風(fēng)拂面。微風(fēng)拂煦。 ⒊ ?甩動,抖動:拂袖而去。 ⒋ ?違背,不順:忠言拂耳。拂逆。 其他字義 拂 bì(ㄅ一ˋ) ⒈ ?古同“弼”,輔助。 異體字 ? 咈 柫 漢英互譯 kiss、whisk 造字法 形聲:從扌、弗聲 English shake off, brush away; dust |
拂子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拂子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