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狨
- 拼音zuò róng
- 注音ㄗㄨㄛˋ ㄖㄨㄥ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坐狨[ zuò róng ]
⒈ ?宋制,文官中書舍人以上,武臣節(jié)度使以上,九月至翌年三月得乘狨座,稱“坐狨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宋 制,文官中書舍人以上,武臣節(jié)度使以上,九月至翌年三月得乘狨座,稱“坐狨”。參閱 宋 朱彧 《萍洲可談》卷一、《宋史·輿服志二》。
引宋 陸游 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八:“政和 以后……又往往以特恩賜金帶,朝路混淆,然猶以舊制不敢坐狨,故當時謂橫金無狨韉,與閤門舍人等耳。”
坐狨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坐 | zuò | 土 | 7畫 | 基本字義 坐 zuò(ㄗㄨㄛˋ) ⒈ ?古人雙膝跪地,把臀部靠在腳后跟上,這是其本義,后泛指以臀部著物而止息:席地而坐。坐待。坐墊。坐骨。坐化(佛教指和尚盤膝坐著死去)。坐禪。坐功。坐騎。 ⒉ ?乘,搭:坐車。坐船。 ⒊ ?堅守,引申為常駐,不動:“楚人坐其北門,而覆諸山下”。坐莊。 ⒋ ?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對著某一方向:坐落。坐北朝南。 ⒌ ?把鍋、壺等放在火上:坐鍋。 ⒍ ?物體向后施壓力:房頂往后坐。 ⒎ ?介詞,因,由于, |
狨 | róng | 犭 | 9畫 | 基本字義 狨 róng(ㄖㄨㄥˊ) ⒈ ?哺乳動物,猿猴類,體矮小,形似松鼠,黃色絲狀軟毛,尾長,棲樹上。亦稱“金線狨”。 ⒉ ?古代稱狨尾做成的鞍韉。 異體字 絨 造字法 形聲:從犭、戎聲 |
坐狨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坐狨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