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筆
- 拼音shǐ bǐ
- 注音ㄕˇ ㄅ一ˇ
- 繁體史筆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史筆[ shǐ bǐ ]
⒈ ?歷史記載的代稱。指史冊(cè)。
⒉ ?指修史之筆。
⒊ ?指執(zhí)史筆之人,史官。
⒋ ?史家記敘史實(shí)的筆法。
引證解釋
⒈ ?歷史記載的代稱。指史冊(cè)。
引三國 魏 曹植 《求自試表》:“使名掛史筆,事列朝榮,雖身分 蜀 境,首懸 吳 闕,猶生之年也?!?br />宋 王禹偁 《鄭善果非正人論》:“史臣謂 鄭善果 幼事賢母,長(zhǎng)為正人。予以 善果 行事驗(yàn)之,見史筆之失?!?br />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古史筆多緣飾》:“古今所謂忠臣孝子,皆未足深信,乃史筆之緣飾,欲為后代美談耳?!?/span>
⒉ ?指修史之筆。
引《晉書·文苑傳·曹毗》:“既登 東觀 染史筆,又據(jù)太學(xué)理儒功。”
明 宋濂 《吳公行狀》:“他時(shí)執(zhí)史筆者,尚有考於斯焉?!?/span>
⒊ ?指執(zhí)史筆之人,史官。
引唐 韓愈 《石君墓志銘》:“故相國 鄭公 餘慶,留守 東都,上言 洪 可付史筆?!?/span>
⒋ ?史家記敘史實(shí)的筆法。
引唐 岑參 《佐郡思舊游》詩:“史筆眾推直,諫書人莫窺?!?br />明 胡應(yīng)麟 《少室山房筆叢·史書占畢一》:“余謂 劉 有史學(xué),無史筆。”
孫犁 《澹定集·與友人論傳記》:“史筆和文學(xué)之筆,應(yīng)該分別開?!?/span>
國語辭典
史筆[ shǐ bǐ ]
⒈ ?史官直言記載歷史的筆法。
引唐·岑參〈佐郡思舊游〉詩:「史筆眾推直,諫書人莫窺?!?/span>
⒉ ?引申指歷史。
引《文選·曹植·求自試表》:「使名掛史筆,事列朝榮。」
《三國演義·第九回》:「將軍若助董卓,乃反臣也,載之史筆,遺臭萬年?!?/span>
⒊ ?書寫歷史所用的筆。
引晉·曹毗〈對(duì)儒〉:「既登東觀,染史筆,又據(jù)太學(xué),理儒功?!?/span>
史筆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史 | shǐ | 口 | 5畫 | 基本字義 史 shǐ(ㄕˇ) ⒈ ?自然界和人類社會(huì)的發(fā)展過程,亦指記述、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(xué)科:歷史。通史。斷代史。近代史。世界史。文學(xué)史。史詩。史部(古代圖書分類的一大部類,包括各類歷史著作)。史壇。史評(píng)。史前(沒有書面記錄的遠(yuǎn)古)。史不絕書。 ⒉ ?古代掌管記載史事的官:太史。內(nèi)史。 ⒊ ?古代官職:刺史。御史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history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history, chronicle, annals |
筆 | bǐ | 毛 | 10畫 | 基本字義 筆(筆) bǐ(ㄅ一ˇ) ⒈ ?寫字、畫圖的工具:毛筆。鋼筆。鉛筆。筆架。筆膽。 ⒉ ?組成漢字的點(diǎn)、橫、直、撇、捺等:筆畫。筆順。筆形。筆道。 ⒊ ?用筆寫,寫作的:筆者。代筆。筆耕。筆談。筆誤。筆譯。筆戰(zhàn)。筆名。 ⒋ ?寫字、畫畫、作文的技巧或特色:筆體。筆法。筆力。文筆。工筆。曲筆。伏筆。 ⒌ ?像筆一樣直:筆直。筆挺。筆陡。 ⒍ ?量詞,指錢款:一筆錢。 ⒎ ?指散文:“謝玄暉善為詩,任彥升工于筆”。隨筆。 異 |
史筆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史筆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