蛅蟴
- 拼音zhān sī
- 注音ㄓㄢ ㄙ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蛅蟴[ zhān sī ]
⒈ ?亦作“蛅蟖”。亦作“蛅斯”。
⒉ ?一種毛蟲。又名楊瘌子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蛅蟖”。亦作“蛅斯”。一種毛蟲。又名楊瘌子。參閱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蟲一·雀甕》。
引《爾雅·釋蟲》:“蟔,蛅蟴?!?br />郭璞 注:“蛓屬也,今 青州 人呼蛓為蛅蟴?!?br />《說文·蟲部》:“蛅斯,墨也?!?br />段玉裁 注:“此乃食木葉之蟲,非木中之蠹。”
桂馥 義證:“《本草》 陶(陶弘景 )云:蛅蟴,蠔蟲也。其背毛螫人,生卵形如雞子,大如巴豆。 陳藏器 云:蠔蟲好在果樹上,大小如蠶,身面背上有五色斑文,毛有毒,能螫人。欲老者口吐白汁,凝聚如雀卵。其蟲以甕為繭,在中成蛹,夏月羽化而蛾生於葉間,如蠶子。”
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靈丘丈人》:“蛅蟖同其房而不知,螻螘鉆其室而不禁?!?/span>
蛅蟴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蛅 | zhān | 蟲 | 11畫 | 基本字義 蛅 zhān(ㄓㄢ) ⒈ ?〔蛅蟖( sī )〕a.一種毛蟲,背毛蜇人,如“蛅蛅處處樹上有之,牡丹上尤多。入藥惟取榴棘上房內有蛹者。”b.鱗翅目昆蟲的幼蟲。均亦作“蛅蛅”。 English a caterpillar |
蟴 | sī | 蟲 | 18畫 | 基本字義 蟴 sī(ㄙ) ⒈ ?同“蟖”。 異體字 蟖 |
蛅蟴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蛅蟴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