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燕
- 拼音nán yàn
- 注音ㄋㄢˊ 一ㄢ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南燕[ nán yàn ]
⒈ ?春秋諸侯國(guó)名。
⒉ ?晉時(shí)十六國(guó)之一。北魏兵破后燕國(guó)都中山(今河北定縣),承相慕容德率眾遷到滑臺(tái)(今河南滑縣),于公元398年自稱燕王,史稱南燕,是鮮卑慕容氏在中原的最后一個(gè)政權(quán)。有今山東東部及河南的一部分。公元410年為東晉劉裕所滅。
引證解釋
⒈ ?春秋 諸侯國(guó)名。
引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“衛(wèi) 人以 燕 師伐 鄭” 晉 杜預(yù) 注:“南燕國(guó)。今 東郡 燕縣?!?br />在今 河南 延津縣 東。 《左傳·莊公二十年》“春, 鄭伯 和王室不克,執(zhí) 燕仲父” 晉 杜預(yù) 注:“燕仲父,南燕 伯?!?/span>
⒉ ?晉 時(shí) 十六國(guó) 之一。 北魏 兵破 后燕 國(guó)都 中山 (今 河北 定縣 ),承相 慕容德 率眾遷到 滑臺(tái) (今 河南 滑縣 ),于公元398年自稱 燕王,史稱 南燕,是 鮮卑 慕容氏 在中原的最后一個(gè)政權(quán)。有今 山東 東部及 河南 的一部分。公元410年為 東晉 劉裕 所滅。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南燕[ nán yān ]
⒈ ?朝代名。(西元398~410)?,與東晉同時(shí)的十六國(guó)之一。鮮卑族慕容德所建,據(jù)有今山東省東半部及江蘇省東北部一帶。后為東晉劉裕北伐時(shí)所滅。
英語(yǔ)Southern Yan of the Sixteen Kingdoms (398-410)?
德語(yǔ)Südliche Yan
南燕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燕 | yàn yān | 灬 | 16畫 | 基本字義 燕 yàn(一ㄢˋ) ⒈ ?鳥類的一科,候鳥,常在人家屋內(nèi)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,捕食昆蟲,對(duì)農(nóng)作物有益:燕爾(形容新婚夫婦親睦和美的樣子)。燕好(常用以指男女相愛)。燕侶。燕雀處( chǔ )堂(喻居安而不知遠(yuǎn)慮,臨禍卻不能自知)。 ⒉ ?輕慢:“燕朋逆其師”。 ⒊ ?古同“宴”,安閑,安樂。 ⒋ ?古同“宴”,宴飲。 其他字義 燕 yān(一ㄢ) ⒈ ?中國(guó)周代諸侯國(guó)名,在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南部:燕趙。燕山。燕京。 ⒉ ?姓 |
南 | nán nā | 十 | 9畫 | 基本字義 南 nán(ㄋㄢˊ) ⒈ ?方向,早晨面對(duì)太陽(yáng),右手的一邊,與“北”相對(duì):南北。南方。南面。南國(guó)(指中國(guó)南部)。南陲(南部邊疆)。南極。南半球。 ⒉ ?姓。 其他字義 南 n?。è栓冢?⒈ ?〔南無(mó)〕佛教用語(yǔ),意思是合掌稽首,表示對(duì)佛尊敬或皈依,常加于佛、菩薩名的前面,如“南南阿彌陀佛”、“南南觀世音菩薩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south 相關(guān)字詞 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uth; southern part; southward |
南燕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南燕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