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虎
- 拼音cì hǔ
- 注音ㄘˋ ㄏㄨ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刺虎[ cì hǔ ]
⒈ ?殺虎。戰(zhàn)國時陳畛說秦惠王,引卞莊子刺虎為喻,先待齊楚交戰(zhàn),乘其兩敗俱傷時進兵。見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二》及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。后因以“刺虎”為一舉兩得之典實。
⒉ ?中草藥名。
⒊ ?昆劇傳統(tǒng)劇目。清傳奇《虎口馀生》之一出(一般多誤為《鐵冠圖》之一出)。寫明將周遇吉兵敗代州,回寧武關別母,其母責令再戰(zhàn),并先令媳、孫自盡,然后放火自焚。周出戰(zhàn),被闖王部將射傷,后自盡。
引證解釋
⒈ ?殺虎。 戰(zhàn)國 時 陳畛 說 秦惠王,引 卞莊子 刺虎為喻,先待 齊 楚 交戰(zhàn),乘其兩敗俱傷時進兵。見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二》及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。后因以“刺虎”為一舉兩得之典實。
引南朝 陳 徐陵 《為護軍長史王質(zhì)移文》:“胡羯憑陵,方踰 汾 潞,刺虎之勢,時期 卞生。”
宋 莊季裕 《雞肋編》卷中:“席益 為參政……陽與 呂 合而陰與 徐 交也。 呂 既出而欲為刺虎之術,竟不能就而反被逐?!?/span>
⒉ ?中草藥名。
引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草十·刺虎》﹝集解﹞引 蘇頌 曰:“生 睦州,凌冬不凋,采根、葉、枝入藥。味甘。主治一切腫疼風疾?!?/span>
⒊ ?昆劇傳統(tǒng)劇目。 清 傳奇《虎口馀生》之一出(一般多誤為《鐵冠圖》之一出)。寫 明 將 周遇吉 兵敗 代州,回 寧武關 別母,其母責令再戰(zhàn),并先令媳、孫自盡,然后放火自焚。 周 出戰(zhàn),被 闖王 部將射傷,后自盡。
刺虎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虎 | hǔ | 虍 | 8畫 | 基本字義 虎 hǔ(ㄏㄨˇ) ⒈ ?哺乳動物,毛黃褐色,有黑色條紋,性兇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內(nèi)臟均可入藥(通稱“老虎”):虎口(a.喻危險境地;b.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。虎穴(喻危險境地)?;⒎ü糯{(diào)兵的憑證,用銅鑄成虎形,分兩半)?;⒗牵ㄓ鲀礆埖娜耍??;㈩^蛇尾。虎踞龍盤。龍騰虎躍。 ⒉ ?勇猛、威武:虎將?;??;??;⑼??;⒒??;?。 ⒊ ?古同“唬”,威嚇。 ⒋ ?古同“琥”,琥珀。 異體字 唬 俿 乕 虝 漢英互譯 |
刺 | cì cī | 刂 | 8畫 | 基本字義 刺 cì(ㄘˋ) ⒈ ?用有尖的東西插入:刺繡。刺傷。刺殺。 ⒉ ?暗殺:刺客。被刺。行刺。 ⒊ ?偵探,打聽:刺探。 ⒋ ?用尖銳的話指出別人的壞處:諷刺。譏刺。 ⒌ ?尖銳像針的東西:芒刺。魚刺。刺叢。 其他字義 刺 cī(ㄘ) ⒈ ?象聲詞:刺地滑了一跤。 異體字 ? 刾 捇 措 朿 莿 漢英互譯 puncture、stab、stabbed、stick、sting、thorn、thrust 造字法 形聲:右形左聲 English stab; prick, irritate; prod |
刺虎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刺虎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