讎正
- 拼音chóu zhèng
- 注音ㄔㄡˊ ㄓㄥˋ
- 繁體讎正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讎正[ chóu zhèng ]
⒈ ?亦作“讎正”。
⒉ ?校正。
⒊ ?唐代官名。掌??睍?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讐正”。
⒉ ?校正。
引《新唐書·儒學(xué)傳序》:“帝又讎正五經(jīng)繆缺,頒天下示學(xué)者,與諸儒稡章句為義疏,俾久其傳。”
清 章學(xué)誠(chéng) 《校讎通義·校讎條理》:“夫博求諸本乃得讐正一書,則副本固將廣儲(chǔ)以待質(zhì)也?!?br />梁?jiǎn)⒊?《論中國(guó)學(xué)術(shù)思想變遷之大勢(shì)》第七章第三節(jié):“乾 嘉 以還,學(xué)者多讎正 先秦 古籍,漸可得讀?!?/span>
⒊ ?唐 代官名。掌??睍?宋 洪邁 《容齋五筆·詳正學(xué)士》:“唐太宗 時(shí),命秘書監(jiān) 魏徵 寫四部羣書,將藏內(nèi)府,置讎正二十員。后又詔 虞世南、顏師古 踵領(lǐng)之,功不就。
引顯慶 中罷讎正官,使散官隨番刊正?!?/span>
讎正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正 | zhèng zhēng | 止 | 5畫 | 基本字義 正 zhèng(ㄓㄥˋ) ⒈ ?不偏斜,與“歪”相對(duì):正午。正中( zhōng )。正襟危坐。 ⒉ ?合于法則的:正當(dāng)( dāng )。正派。正楷。正規(guī)。正大光明。正言厲色。撥亂反正。 ⒊ ?合于道理的:正道。正確。正義。正氣。 ⒋ ?恰好:正好。正中( zhōng )下懷。 ⒌ ?表示動(dòng)作在進(jìn)行中:他正在開會(huì)。 ⒍ ?兩者相對(duì),好的、強(qiáng)的或主要的一方,與“反”相對(duì),與“副”相對(duì):正面。正本。 ⒎ ?純,不雜:正色。正宗。正統(tǒng)。純正。 ⒏ ?改去偏 |
讎 | chóu | 隹 | 18畫 | 基本字義 讎(讎) chóu(ㄔㄡˊ) ⒈ ?校對(duì)文字:校讎。讎校。讎定(校對(duì)并加以考證)。 ⒉ ?同“仇1”。 ⒊ ?同等:“史高與金安上……皆讎有功”。 ⒋ ?售,給價(jià)。 ⒌ ?應(yīng)對(duì):讎問(辯駁問難)。 ⒍ ?古同“酬”,酬酢。 異體字 讎 啁 讐 English enemy, rival, opponent |
讎正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讎正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