杯珓
- 拼音bēi jiào
- 注音ㄅㄟ ㄐ一ㄠ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杯珓[ bēi jiào ]
⒈ ?見‘珓’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桮筊”。占卜用具。一本作“杯珓”。
引宋 葉夢得 《石林燕語》卷一:“太祖皇帝 微時,嘗被酒入 南京 高辛廟,香案有竹桮筊,因取以占己之名位?!?br />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卜教》:“后世問卜于神有器名杯珓?wù)?,以兩蚌殼投空鄭地,觀其俯仰,以斷休咎……或以竹,或以木,略斵削使如蛤形,而中分為二,有仰有俯,故亦名杯珓。”
元 張國賓 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我那 徐州 東岳廟 至靈至圣,有個玉杯珓兒,擲個上上大吉。”
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辨詩》:“古詩多詰詘不可誦,近體乃與杯珓讖辭相等?!?br />卜教。神前占卜休咎之器。 唐 韓愈 《謁衡岳廟》詩:“手持盃珓導(dǎo)我擲,云此最吉餘難同?!?br />宋 程大昌 《演繁露·卜教》:“后世問卜于神,有器名盃珓?wù)?,以兩蚌殼投空擲地,觀其俯仰,以斷休咎。自有此制后,后人不專用蛤殼矣?;蛞灾?,或以木,略斲削使如蛤形而中分為二,有仰有俯,故亦名盃珓。盃者,言蛤殼中空可以受盛,其狀如盃也;珓?wù)?,本合為教,言神所告教現(xiàn)于此之俯仰也?!?/span>
國語辭典
杯珓[ bēi jiào ]
⒈ ?在神明前占卜吉兇的器具。原用蚌殼投擲于地,視其俯仰情形,斷其吉兇。后改用竹子或木片,做成蚌殼狀替代。唐·韓愈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〉詩:「手持杯珓導(dǎo)我擲,云此最吉余難同。」也作「杯筊」、「杯校」、「杯教」、「碑珓」、「筊杯」、「珓杯」、「珓兒」。
英語pair of mussel-shaped objects thrown on the ground for divination purposes
杯珓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珓 | jiào | 王 | 10畫 | 基本字義 珓 jiào(ㄐ一ㄠˋ) ⒈ ?〔杯珓〕占卜的用具,多用兩個蚌殼或像蚌殼的竹、木片做成,擲在地上,看它的俯仰,以此占卜吉兇,如“手持珓珓導(dǎo)我擲,云此最吉馀難同?!?異體字 筊 English two hemispherical objects used in divination |
杯 | bēi | 木 | 8畫 | 基本字義 杯 bēi(ㄅㄟ) ⒈ ?盛酒、水、茶等的器皿:杯子。杯盤狼藉。杯中物(指酒)。 ⒉ ?杯狀的錦標(biāo):獎杯。杯賽。奪杯。 異體字 ? 柸 桮 棓 盃 漢英互譯 cup、trophy 造字法 形聲:從木、不聲 English cup, glass |
杯珓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杯珓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