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賦
- 拼音gēng fù
- 注音ㄍㄥ ㄈㄨˋ
- 繁體更賦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更賦[ gēng fù ]
⒈ ?漢代以納錢代更役的賦稅。男子年二十三至五十六,按規(guī)定輪番戍邊服兵役,稱為更。不能行者,得出錢入官,雇役以代。
引證解釋
⒈ ?漢 代以納錢代更役的賦稅。男子年二十三至五十六,按規(guī)定輪番戍邊服兵役,稱為更。不能行者,得出錢入官,雇役以代。
引《漢書·昭帝紀(jì)》:“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,皆勿收?!?br />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:“更有三品,有卒更,有踐更,有過更。古者正卒無常人,皆當(dāng)?shù)鼮橹?,一月一更,是謂卒更也。貧者欲得顧更錢者,次直者出錢顧之,月二千,是謂踐更也。天下人皆直戍邊三日,亦名為更,律所謂繇戍也。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(diào)。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;又行者當(dāng)自戍三日,不可往便還,因便住,一歲一更。諸不行者,出錢三百入官,官以給戍者,是謂過更也。”
《后漢書·明帝紀(jì)》:“又所發(fā) 天水 三千人,亦復(fù)是歲更賦?!?br />李賢 注:“更,謂戍卒更相代也;賦,謂雇更之錢也?!?/span>
國語辭典
更賦[ gēng fù ]
⒈ ?古時(shí)的兵役制度。秦、漢時(shí),人民須輪流更替前往邊境戍守,不去的人,可以出錢由政府雇人守邊。
引《漢書·卷七·昭帝紀(jì)》:「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,皆勿收。」
更賦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更 | gēng gèng | 曰 | 7畫 | 基本字義 更 gēng(ㄍㄥ) ⒈ ?改變,改換:更正。更生(重新獲得生命,喻復(fù)興)。更衣(a.換衣服;b.婉辭,上廁所)。更定(改訂)。更迭(輪流更換)。更遞。更番。更新(舊的除去,新的建起)。更張(調(diào)節(jié)琴弦,喻變更或改革)。 ⒉ ?經(jīng)歷:少( shào )不更事(年齡小,沒有經(jīng)歷過多少事情)。 ⒊ ?舊時(shí)夜間計(jì)時(shí)單位,一夜分為五更:更時(shí)。更闌。更夫。更鼓。更漏(原指計(jì)時(shí)用的漏壺,后泛指時(shí)辰)。 其他字義 更 gèng(ㄍㄥˋ) |
賦 | fù | 貝 | 12畫 | 基本字義 賦(賦) fù(ㄈㄨˋ) ⒈ ?舊指田地稅:田賦。賦稅。 ⒉ ?中國古典文學(xué)的一種文體。 ⒊ ?念詩或作詩:登高賦詩。 ⒋ ?給予,亦特指生成的資質(zhì):賦予。賦有。天賦。稟賦。 ⒌ ?古同“敷”,鋪陳,分布。 異體字 賦 ? 漢英互譯 endow with、tax、ode 造字法 形聲:從貝、武聲 English tax; give; endow; army; diffuse |
更賦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更賦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