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舞
- 拼音liù wǔ
- 注音ㄌ一ㄡˋ ㄨ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六舞[ liù wǔ ]
⒈ ?六種樂舞。謂黃帝之《云門》、堯之《咸池》、舜之《大韶(?)》,禹之《大夏》、湯之《大濩》、武王之《大武》。
⒉ ?六種樂舞。謂帗舞、羽舞、皇舞、旄舞、干舞、人舞。
引證解釋
⒈ ?六種樂舞。謂 黃帝 之《云門》、 堯 之《咸池》、 舜 之《大韶》、 禹 之《大夏》、 湯 之《大濩》、 武王 之《大武》。
引《漢書·郊祀志下》:“以六律、六鐘、五聲、八音、六舞大合樂?!?br />顏師古 注:“六舞,《云門》、《咸池》、《大韶》、《大夏》、《大護》、《大武》也。”
⒉ ?六種樂舞。謂帗舞、羽舞、皇舞、旄舞、干舞、人舞。
引《周禮·春官·樂師》:“凡舞有帗舞,有羽舞,有皇舞,有旄舞,有干舞,有人舞。”
鄭玄 注引 鄭司農(nóng) 云:“帗舞者,全羽;羽舞者,析羽;皇舞者,以羽冒覆頭上,衣飾翡翠之羽;旄舞者,氂牛之尾;干舞者,兵舞;人舞者,手舞?!?br />《漢書·禮樂志》:“國子者,卿大夫之子弟也,皆學歌九德,誦六詩,習六舞、五聲、八音之和。故 帝舜 命 夔 曰:‘女典樂,教胄子。’”
唐玄宗 《首夏花萼樓觀群臣宴寧王山亭回樓下又申之以賞樂賦詩》:“九歌揚政要,六舞散朝衣。”
宋 葉適 《送周子靜》詩:“一 夔 開跡后,六舞待時行。”
六舞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舞 | wǔ | 夕 | 14畫 | 基本字義 舞 wǔ(ㄨˇ) ⒈ ?按一定的節(jié)奏轉(zhuǎn)動身體表演各種姿勢:舞蹈。舞技。舞姿。舞會。舞劍。舞女。舞曲。舞臺。 ⒉ ?耍弄:舞弊。舞文弄墨。 異體字 儛 漢英互譯 dance、wield 造字法 形聲:下形上聲 English dance, posture, prance; brandish |
六 | liù lù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六 liù(ㄌ一ㄡˋ) ⒈ ?數(shù)名,五加一(在鈔票或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陸”代):六書(古時分析漢字形、音、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)。六甲。六藝(a.古時指“禮”、“樂”、“射”、“御”、“書”、“數(shù)”六種技藝;b.六經(jīng))。六欲(佛教名詞,指“色欲”、“形貌欲”、“威儀姿態(tài)欲”、“言語音聲欲”、“細滑欲”、“人想欲”;泛指人的各種欲望)。六合(“東”、“南”、“西”、“北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,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|
六舞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六舞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