丫髻
- 拼音yā jì
- 注音一ㄚ ㄐ一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丫髻[ yā jì ]
⒈ ?梳在頭兩邊的發(fā)髻。
英the girl’s hair bun;
引證解釋
⒈ ?謂梳著丫形發(fā)髻。
引宋 洪邁 《夷堅(jiān)甲志·絳縣老人》:“方山下,一人草衣丫髻,坐道左。”
⒉ ?指丫形發(fā)髻。
引宋 陸游 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五:“一丫髻童子操長(zhǎng)柄白紙扇從后?!?br />元 趙孟頫 《采桑曲》:“欲折花枝插丫髻,還愁草露濕裳衣。”
清 姚鼐 《元日散牧晚歸圖》詩:“掀笠偃背丫髻長(zhǎng),其一糾笠風(fēng)中颺?!?br />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七回:“就拿姑娘上頭講,便不是照國(guó)初舊風(fēng),或編辮子,或扎丫髻。”
⒊ ?借指童仆。
引宋 歐陽修 《憎蒼蠅賦》:“使蒼頭丫髻巨扇揮颺?!?/span>
⒋ ?荔枝品種之一。
引清 吳應(yīng)逵 《嶺南荔枝譜·品類》:“丫髻,形最小,生皆并蒂,故得是名。”
國(guó)語辭典
丫髻[ yā jì ]
⒈ ?形容婦女烏黑如鴉羽的發(fā)髻。
英語bun (of hair)?, topknot
丫髻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丫 | yā | 丨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丫 y?。ㄒ花冢?⒈ ?分杈的:樹丫。丫杈。 ⒉ ?像樹枝的分杈:丫頭(a.古代女孩子頭上梳雙髻,如樹丫杈,因以稱女孩子;b.指受役使的女孩子,亦稱“丫鬟”。“頭”、“鬟”均讀輕聲)。腳丫子。 異體字 亞 椏 枒 漢英互譯 bifurcation、fork 造字法 象形:像樹木或物體的分叉 English forked; bifurcation |
髻 | jì | 髟 | 16畫 | 基本字義 髻 jì(ㄐ一ˋ) ⒈ ?盤在頭頂或腦后的發(fā)結(jié):髻丫。髻鬟。發(fā)髻。 異體字 ? 結(jié) 造字法 形聲:從髟、吉聲 English hair rolled up in a bun, topknot |
丫髻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丫髻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