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奇
- 拼音bó qí
- 注音ㄅㄛˊ ㄑ一ˊ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伯奇[ bó qí ]
⒈ ?古代孝子。相傳為周宣王時(shí)重臣尹吉甫長(zhǎng)子。母死,后母欲立其子伯封為太子,乃譖伯奇,吉甫怒,放伯奇于野。伯奇“編水荷而衣之,采蘋花而食之”,清朝履霜,自傷無(wú)罪而見放逐,乃作琴曲《履霜操》以述懷。吉甫感悟,遂求伯奇,射殺后妻。見《初學(xué)記》卷二引漢蔡邕《琴操·履霜操》。
⒉ ?古代舉行驅(qū)除疫鬼的大儺儀式中的神人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孝子。相傳為 周宣王 時(shí)重臣 尹吉甫 長(zhǎng)子。母死,后母欲立其子 伯封 為太子,乃譖 伯奇,吉甫 怒,放 伯奇 于野。 伯奇 “編水荷而衣之,采蘋花而食之”,清朝履霜,自傷無(wú)罪而見放逐,乃作琴曲《履霜操》以述懷。 吉甫 感悟,遂求 伯奇,射殺后妻。見《初學(xué)記》卷二引 漢 蔡邕 《琴操·履霜操》。
引《漢書·諸葛豐傳》:“臣聞 伯奇 孝而棄於親, 子胥 忠而誅於君。”
《漢書·馮參傳贊》:“讒邪交亂:貞良被害,自古而然。故 伯奇 放流, 孟子 宮刑, 申生 雉經(jīng), 屈原 赴 湘?!?/span>
⒉ ?古代舉行驅(qū)除疫鬼的大儺儀式中的神人。
伯奇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奇 | qí jī | 大 | 8畫 | 基本字義 奇 qí(ㄑ一ˊ) ⒈ ?特殊的,稀罕,不常見的:奇聞。奇跡。奇志。奇觀。奇妙。奇巧。奇恥大辱。 ⒉ ?出人意料的,令人不測(cè)的:奇兵。奇計(jì)。奇襲。出奇制勝。 ⒊ ?驚異,引以為奇:奇怪。驚奇。不足為奇。 其他字義 奇 jī(ㄐ一) ⒈ ?數(shù)目不成雙的,與“偶”相對(duì):奇數(shù)(不能被二整除的數(shù),如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等,正的奇數(shù)亦稱“單數(shù)”)。 ⒉ ?零數(shù):奇零(不滿整數(shù)的數(shù))。奇羨(贏余,積存的財(cái)物)。有奇(如“八分奇奇” |
伯 | bó bǎi bà | 亻 | 7畫 | 基本字義 伯 bó(ㄅㄛˊ) ⒈ ?兄弟排行次序:伯仲(指兄弟的次第,喻事物不相上下)。 ⒉ ?父親的哥哥:伯伯。伯父。伯母。 ⒊ ?對(duì)父輩戚友的尊稱:老伯。世伯。 ⒋ ?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:伯爵。 ⒌ ?舊時(shí)對(duì)文章、道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:“海內(nèi)文章伯”。 ⒍ ?姓。 其他字義 伯 bǎi(ㄅㄞˇ) ⒈ ?〔大伯子〕丈夫的大哥。 其他字義 伯 bà(ㄅㄚˋ) ⒈ ?古同“霸”,古代諸侯聯(lián)盟的首領(lǐng)。 異體字 白 霸 漢英互譯 uncle、earl、count 造字法 |
伯奇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伯奇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