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笏
- 拼音yá hù
- 注音一ㄚˊ ㄏㄨ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牙笏[ yá hù ]
⒈ ?象牙手板。亦指朝笏。原為大臣朝見皇帝時(shí)所執(zhí)用,其后道士在朝真或齋醮時(shí)也使用。
引證解釋
⒈ ?象牙手板。亦指朝笏。原為大臣朝見皇帝時(shí)所執(zhí)用,其后道士在朝真或齋醮時(shí)也使用。
引明 王錡 《寓圃雜記》卷上:“孟端 諸子連中進(jìn)士,為京官同處一邸,書春題於壁曰:‘四壁金花春晏罷,滿床牙笏早朝回?!?br />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一〇二回:“法師們俱戴上七星冠,披上九宮八卦的法衣,踏著登云履,手執(zhí)牙笏,便拜表請(qǐng)圣。”
鮑昌 《庚子風(fēng)云》第一部楔子:“只見他頭戴相紗,身穿紅蟒,手捧牙笏,臉上掛一幅有五綹細(xì)髯的笑咪咪的面具。”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牙笏[ yá hù ]
⒈ ?象牙制的笏版,古代臣子上朝時(shí)所用。
引《紅樓夢(mèng)·第一〇二回》:「法師們俱戴上七星冠,披上九宮八卦的法衣,踏著登云履,手執(zhí)牙笏,便拜表請(qǐng)圣。」
牙笏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牙 | yá | 牙 | 4畫 | 基本字義 牙 yá(一ㄚˊ) ⒈ ?齒(古代把大齒稱為“牙”,現(xiàn)在“牙”是齒的通稱,亦稱“牙齒”):牙垢。牙齦。牙磣。牙祭。 ⒉ ?像牙齒形狀的東西:抽屜牙子。 ⒊ ?特指象牙:牙雕。 ⒋ ?舊時(shí)介紹買賣從中取利的人:牙商。牙行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伢 齖 芽 衙 漢英互譯 tooth、tooth-like thing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ooth, molars, teeth; serrated |
笏 | hù | 竹 | 10畫 | 基本字義 笏 hù(ㄏㄨˋ) ⒈ ?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,用玉、象牙或竹片制成,上面可以記事:朝( cháo )笏?!熬┱滓嵤鍎t,怫然曳笏卻立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scepter 造字法 形聲:從竹、勿聲 English tablet held by someone having authority |
牙笏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牙笏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