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司
- 拼音nán sī
- 注音ㄋㄢˊ ㄙ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南司[ nán sī ]
⒈ ?南北朝時南朝御史臺在尚書省之南,稱南臺,因稱南臺之長御史中丞為“南司”。
⒉ ?唐時中書、門下、尚書三省均在大內(nèi)(皇宮)南面,故稱“南衙”,亦稱“南司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南北朝 時 南朝 御史臺在尚書省之南,稱南臺,因稱南臺之長御史中丞為“南司”。
引《梁書·江淹傳》:“少帝 初,以本官兼御史中丞。時 明帝 作相,因謂 淹 曰:‘君昔在尚書中,非公事不妄行,在官寬猛能折衷。今為南司,足以震肅百寮?!?br />《南史·何敬容傳》:“帝大怒,付南司推劾,御史中丞 張綰 奏 敬容 協(xié)私罔上,合棄市?!?br />《通典·職官六》:“自 齊、梁 皆謂御史中丞為南司?!?/span>
⒉ ?唐 時中書、門下、尚書三省均在大內(nèi)(皇宮)南面,故稱“南衙”,亦稱“南司”。
引《舊唐書·宋申錫傳》:“會內(nèi)官 馬存亮 同入,諍於 文宗 曰:‘謀反者適 宋申錫 耳,何不召南司會議?!?/span>
國語辭典
南司[ nán sī ]
⒈ ?南北朝御史中丞的別稱。專職監(jiān)察、彈劾。
引《梁書·卷一四·江淹傳》:「君昔在尚書中,非公事不妄行,在官寬猛能折衷;今為南司,足以震肅百僚?!?/span>
⒉ ?唐代的中書、門下、尚書三省均在皇宮南面,故稱為「南司」。
引《舊唐書·卷一六七·宋申錫傳》:「會內(nèi)官馬存亮同入,諍于文宗曰:『謀反者適宋申錫耳,何不召南司會議。今卒然如此,京師企足自為亂矣?!弧?/span>
南司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司 | sī | 口 | 5畫 | 基本字義 司 sī(ㄙ) ⒈ ?主管,操作:司法。司機。司令。司南(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別方向的儀器,為現(xiàn)在指南針的始祖)。司空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;b.復(fù)姓)。司徒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長官,后為丞相;b.復(fù)姓)。司馬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軍務(wù)的長官;b.復(fù)姓)。司寇(a.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獄、糾察的長官;b.復(fù)姓)。 ⒉ ?官署名稱:人事司。 ⒊ ?視察:司日月之長短。 ⒋ ?姓。 |
南 | nán nā | 十 | 9畫 | 基本字義 南 nán(ㄋㄢˊ) ⒈ ?方向,早晨面對太陽,右手的一邊,與“北”相對:南北。南方。南面。南國(指中國南部)。南陲(南部邊疆)。南極。南半球。 ⒉ ?姓。 其他字義 南 n?。è栓冢?⒈ ?〔南無(mó)〕佛教用語,意思是合掌稽首,表示對佛尊敬或皈依,常加于佛、菩薩名的前面,如“南南阿彌陀佛”、“南南觀世音菩薩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south 相關(guān)字詞 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uth; southern part; southward |
南司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南司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