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革
- 拼音sān gé
- 注音ㄙㄢ ㄍㄜ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三革[ sān gé ]
⒈ ?指甲、胄、盾,古時(shí)多用犀、兕、牛之皮革制成,故稱?!秶Z·齊語》:“教大成,定三革,隱五刃,朝服以濟(jì)河而無怵惕焉,文事勝矣。”韋昭注:“三革,甲、胄、盾也?!薄盾髯印と逍А罚骸胺炊ㄈ铮任灞?,合天下,立聲樂,于是《武》《象》起而《韶》《護(hù)》廢矣?!睏顐娮ⅲ骸叭?,犀也,兕也,牛也?!币徽f,指用革甲裝備的戰(zhàn)車、戰(zhàn)馬和士兵。
引證解釋
⒈ ?指甲、胄、盾,古時(shí)多用犀、兕、牛之皮革制成,故稱。
引《國語·齊語》:“教大成,定三革,隱五刃,朝服以濟(jì) 河 而無怵惕焉,文事勝矣?!?br />韋昭 注:“三革,甲、胄、盾也?!?br />《荀子·儒效》:“反而定三革,偃五兵,合天下,立聲樂,於是《武》《象》起而《韶》《護(hù)》廢矣?!?br />楊倞 注:“三革,犀也,兕也,牛也。”
一說,指用革甲裝備的戰(zhàn)車、戰(zhàn)馬和士兵。 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定三革,偃五兵?!?br />尹知章 注:“車、馬、人皆有革甲,曰三革?!?br />南朝 梁 沉約 《齊武帝謚議》:“三革不累,五刃不砥。庠塾大啟,儒雅云集。”
三革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三 | sān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三 sān(ㄙㄢ) ⒈ ?數(shù)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叁”代):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中國朝代名)。 ⒉ ?表示多次或多數(shù):三思而行。三緘其口。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革 | gé | 革 | 9畫 | 基本字義 革 gé(ㄍㄜˊ) ⒈ ?去了毛經(jīng)過加工的獸皮:皮革。革履(皮鞋)。革囊。 ⒉ ?改變:革新。革命(a.原意是改變命運(yùn);b.現(xiàn)指改變社會(huì)制度、建立新社會(huì)的群眾運(yùn)動(dòng);c.亦指改造舊技術(shù)、舊思想的運(yùn)動(dòng))。改革。變革。 ⒊ ?取消,除掉:革除。革職。革故鼎新(去除舊的,建立新的)。 ⒋ ?中國古代樂器八音之一,如鼓等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? ? 諽 愅 韚 漢英互譯 change、hide、leather、transform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eather, animal hides; r |
三革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三革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