辭氣
- 拼音cí qì
- 注音ㄘˊ ㄑ一ˋ
- 繁體辭氣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辭氣[ cí qì ]
⒈ ?語氣;口氣。
⒉ ?文章的風格。
⒊ ?辭鋒,辭采。
⒋ ?言辭;談吐。
引證解釋
⒈ ?語氣;口氣。
引《論語·泰伯》:“君子所貴乎道者三:動容貌,斯遠暴慢矣;正顏色,斯近信矣;出辭氣,斯遠鄙倍矣?!?br />何晏 集解引 鄭玄 曰:“出辭氣能順而説之,則無惡戾之言入於耳?!?br />《史記·魯仲連鄒陽列傳》:“曹子 以一劍之任,枝 桓公 之心於壇坫之上,顏色不變,辭氣不悖?!?br />唐 韓愈 《論薦侯喜狀》:“五月初至此,自言為閣下所知,辭氣激揚,面有矜色?!?br />宋 葉紹翁 《四朝聞見錄·司馬武子忠節(jié)》:“靖康 間奉使 金國,辭氣激烈,謀略深遠?!?br />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長亭》:“石 方就枕,聞叩扉甚急;起視,則 長亭 掩入,辭氣倉皇,言:‘吾家欲以白刃相仇,可急遁!’”
朱自清 《論書生的酸氣》:“說話注重音調(diào)和辭氣,以朗暢為好?!?/span>
⒉ ?文章的風格。
引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封禪》:“秦皇 銘 岱,文自 李斯,法家辭氣,體乏弘潤。”
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太宗端拱元年》:“翟馬周 既訟罷 李昉,與 旦 益相得,每排毀時政,上書自薦,及歷舉所善十數(shù)人皆公輔器, 昌言 內(nèi)為之助,人多識其辭氣,皆 旦 所為也?!?br />蘇曼殊 《與高天梅論文學書》:“甚矣譯事之難也,前見 辜氏 《癡漢騎馬歌》,可謂辭氣相副?!?/span>
⒊ ?辭鋒,辭采。
引《南齊書·謝超宗傳》:“超宗 既坐,飲酒數(shù)甌,辭氣橫出, 太祖 對之甚歡?!?br />《北史·屈遵傳》:“道賜 善騎射,機辯有辭氣, 太武 甚器之?!?/span>
⒋ ?言辭;談吐。
引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太祖建隆元年》:“穀 雅善議論,辭氣明暢?!?br />明 方孝孺 《與鄭叔度書》之一:“夫人藴輔相之才而其季父日與之接,其容貌辭氣豈無少異於人乎?”
國語辭典
辭氣[ cí qì ]
⒈ ?言辭語氣。
引《論語·泰伯》:「出辭氣,斯遠鄙倍矣?!?br />《三國演義·第五回》:「眾因其辭氣慷慨,皆涕泗橫流。」
辭氣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氣 | qì | 氣 | 4畫 | 基本字義 氣(氣) qì(ㄑ一ˋ) ⒈ ?沒有一定的形狀、體積,能自由散布的物體:氣體。 ⒉ ?呼吸:沒氣了。氣厥。氣促。氣息。一氣呵成。 ⒊ ?自然界寒、曖、陰、晴等現(xiàn)象:氣候。氣溫。氣象。 ⒋ ?鼻子聞到的味:氣味。臭氣。 ⒌ ?人的精神狀態(tài):氣概。氣節(jié)。氣魄。氣派。氣餒。 ⒍ ?怒,或使人發(fā)怒:不要氣我了。氣惱。氣盛( shèng )。忍氣吞聲。 ⒎ ?欺壓:受氣。 ⒏ ?中醫(yī)指能使人體器官發(fā)揮機能的動力:氣功。氣血。氣虛。 ⒐ ?中醫(yī) |
辭 | cí | 辛 | 13畫 | 基本字義 辭(辭) cí(ㄘˊ) ⒈ ?告別:告辭。辭訣。辭行。辭世。辭別。 ⒉ ?不接受,請求離去:辭職。辭呈。 ⒊ ?躲避,推托:不辭辛苦。辭讓。辭謝。推辭。 ⒋ ?解雇:辭退。 ⒌ ?同“詞”。 ⒍ ?優(yōu)美的語言:辭藻。修辭。 ⒎ ?講話;告訴:“請辭于軍”。 ⒏ ?文體的一種:辭賦。陶淵明《歸去來兮辭》。 異體字 辭 辝 辤 漢英互譯 diction、phraseology、take leave 造字法 會意:從舌、從辛 English words, speech, expression, phrase |
辭氣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辭氣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