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對
- 拼音jiè duì
- 注音ㄐ一ㄝˋ ㄉㄨㄟˋ
- 繁體借對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借對[ jiè duì ]
⒈ ?古人詩文中的一種對仗方法,可分兩類:(1)借音為對。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與另一句中的字相對。如唐孟浩然《裴司士員司戶見尋》詩:“?人具雞黍,稚子摘楊梅。”“楊”音同“羊”,借以與“雞”相對。又如唐劉禹錫《陋室銘》:“談笑有鴻儒,往來無白丁?!薄傍櫋币敉凹t”,借以與“白”相對。(2)借義為對。即一句中的某字有兩個以上的意義,詩中用的是甲義,而借其乙義或丙義與另一句中的字相對。如唐杜甫《曲江》詩之二:“酒債尋常行處有,人生七十古來稀?!痹娭小皩こ!绷x為平常,但古時八尺為尋,倍尋為常。此即以其長度單位義與數(shù)字“七”、“十”相對。又如唐李商隱《令狐八拾遺绹見招》詩:“漢苑風(fēng)煙催客夢,云臺洞穴接郊扉?!痹娭小皾h”為朝代名,但“漢”又有星漢之義,此即借以與“云”相對。
引證解釋
⒈ ?詩中“漢”為朝代名,但“漢”又有星漢之義,此即借以與“云”相對。詩中“漢”為朝代名,但“漢”又有星漢之義,此即借以與“云”相對。
引古人詩文中的一種對仗方法,可分兩類:(1)借音為對。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與另一句中的字相對。如 唐 孟浩然 《裴司士員司戶見尋》詩:“廚人具雞黍,稚子摘楊梅。”
“楊”音同“羊”,借以與“雞”相對。又如 唐 劉禹錫 《陋室銘》:“談笑有鴻儒,往來無白丁?!?br />“鴻”音同“紅”,借以與“白”相對。(2)借義為對。即一句中的某字有兩個以上的意義,詩中用的是甲義,而借其乙義或丙義與另一句中的字相對。如 唐 杜甫 《曲江》詩之二:“酒債尋常行處有,人生七十古來稀?!?br />詩中“尋?!绷x為平常,但古時八尺為尋,倍尋為常。此即以其長度單位義與數(shù)字“七”、“十”相對。又如 唐 李商隱 《令狐八拾遺绹見招》詩:“漢 苑風(fēng)煙催客夢,云臺洞穴接郊扉?!?/span>
國語辭典
借對[ jiè duì ]
⒈ ?一種詩文中的對仗方式??煞譃閮深悾阂弧⒔枰魹閷?。如唐朝孟浩然的〈裴司士員司戶見尋〉詩「廚人具雞黍,稚子摘楊梅」中「楊」借「羊」音與「雞」對;劉禹錫的〈陋室銘〉「談笑有鴻儒,往來無白丁」中「鴻」借「紅」音與「白」對。二、借義為對。如唐杜甫的〈曲江〉詩二首之二「酒債尋常行處有,人生七十古來稀」詩中「尋常」義為平常,但古時八尺為尋,倍尋為常,故以其長度單位義與數(shù)字「七」、「十」相對。
借對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借 | jiè | 亻 | 10畫 | 基本字義 借 jiè(ㄐ一ㄝˋ) ⒈ ?暫時使用別人的財物等:借用。借閱。借賬。借據(jù)。借條。 ⒉ ?暫時把財物等給別人使用:借錢給人。 ⒊ ?假托:借口。借端。借故。借代。借景。借喻。借題發(fā)揮。 ⒋ ?依靠:憑借。借勢。 異體字 徣 藉 漢英互譯 borrow、debit、lend 相關(guān)字詞 還 造字法 會意:從亻、從昔 English borrow; lend; make pretext of |
對 | duì | 寸 | 5畫 | 基本字義 對(對) duì(ㄉㄨㄟˋ) ⒈ ?答,答話,回答:對答如流。無言以對。 ⒉ ?朝著:對酒當歌。 ⒊ ?處于相反方向的:對面。 ⒋ ?跟,和:對他商量一下。 ⒌ ?互相,彼此相向地:對立。對流。對接。對稱( chèn )。對峙。 ⒍ ?說明事物的關(guān)系:對于。對這事有意見。 ⒎ ?看待,應(yīng)付:對待。 ⒏ ?照著樣檢查:核對。校( jiào )對。 ⒐ ?投合,適合,使相合:對應(yīng)( yìng )。對勁。 ⒑ ?正確,正常,表肯定的答語:神色不對。 ⒒ ?雙, |
借對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借對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