副榜
- 拼音fù bǎng
- 注音ㄈㄨˋ ㄅㄤ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副榜[ fù bǎng ]
⒈ ?科舉考試中除正式錄取外,另取若干名時所用的附加榜示,也叫“備榜”
英additional notice;
引證解釋
⒈ ?科舉時代會試或鄉(xiāng)試取士,除正榜外另取若干名,列為副榜。始于 元 至正 八年。 明 永樂 中會試有副榜,給下第舉人以作官的機會。 嘉靖 中有鄉(xiāng)試副榜,名在副榜者準(zhǔn)作貢生,稱為副貢。 清 只限鄉(xiāng)試有副榜,可入國子監(jiān)肄業(yè)。參閱 清 俞樾 《茶香室四鈔·副榜》。
引《元史·百官志八》:“是年( 至正 八年)四月,中書省奏準(zhǔn)……三年應(yīng)貢會試者,凡一百二十人,除例取十八人外,今后再取副榜二十人?!?br />《明史·選舉志一》:“是時,會試有副榜,大抵署教官,故令入監(jiān)者亦食其祿也?!?br />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四三回:“寫完了正榜,各官歇息了一回,此時已經(jīng)四更天光景了,眾官再出來升座,再寫了副榜,然后填寫前五名?!?br />冰心 《六一姊》:“這座棚是 曲 家搭的,他家出了一個副榜,村里要算他們最有聲望了?!?/span>
國語辭典
副榜[ fù bǎng ]
⒈ ?舊時鄉(xiāng)會試因名額限制,未能列于正榜而文字優(yōu)良者,于發(fā)榜時別取若干名,列其姓名于正榜之后,稱為「副榜」。
引《明史·卷六九·選舉志》:「是時,會試有副榜,大抵署教官,故令入監(jiān)者亦食其祿也?!?/span>
副榜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副 | fù pì | 刂 | 11畫 | 基本字義 副 fù(ㄈㄨˋ) ⒈ ?第二位的,輔助的,區(qū)別于“正”、“主”:副職。副手。副官。副使。 ⒉ ?附帶的,次要的:副業(yè)。副品。副食。副刊。副歌。副產(chǎn)品。副作用。 ⒊ ?相配,相稱( chèn ):名實相副。其實難副。 ⒋ ?量詞(a.一組或一套,如“一副手套”,“全副武裝”;b.指態(tài)度,如“一副笑臉”)。 其他字義 副 pì(ㄆ一ˋ) ⒈ ?剖開,裂開:“不坼不副”。 異體字 ? ? 付 疈 福 罷 漢英互譯 assistant、auxiliary、deputy、fit、subsi |
榜 | bǎng bàng | 木 | 14畫 | 基本字義 榜 bǎng(ㄅㄤˇ) ⒈ ?張貼出來的文告或名單:榜帖(官府的公告)。紅榜。張榜。光榮榜。榜文。發(fā)榜。榜眼(科舉時代稱殿試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)。榜書(原指寫在宮闕門額上的大字,后泛指招牌一類的大型字)。 其他字義 榜 bàng(ㄅㄤˋ) ⒈ ?搖船的用具:榜人(船工)。 異體字 ? 搒 牓 漢英互譯 a list of names posted up 造字法 形聲:從木、旁聲 English placard; list of successful exam candidates |
副榜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副榜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