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狄
- 拼音bái dí
- 注音ㄅㄞˊ ㄉ一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白狄[ bái dí ]
⒈ ?亦作“白翟”。
⒉ ?我國古代少數(shù)民族之一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白翟”。我國古代少數(shù)民族之一。
引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晉侯 敗 狄 于 箕,郤缺 獲 白狄子?!?br />杜預(yù) 注:“白狄,狄 別種也。”
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:“晉文公 攘 戎 翟,居于 河西 圁、洛 之間,號曰 赤翟、白翟。”
宋 王禹偁 《賀勝捷表》:“言念 夏臺,古之 白翟,雖居沙漠,實近 崤函?!?br />明 梁辰魚 《念奴嬌·擬出塞》套曲:“白狄 臨 關(guān),黃河 夾地, 胡 兒千隊此馳騁?!?br />王國維 《鬼方昆夷玁狁考》:“春秋 莊 閔 以后, 戎 號廢而 狄 號興,而 狄 之姓氏見于《左傳》者實為 隗 姓…… 秦 漢 以后之 隗 姓皆 白狄 故地?!?/span>
國語辭典
白狄[ bái dí ]
⒈ ?春秋時狄族的一支。原在今陜西省延安、山西省介休境內(nèi),后東遷于今河北省境。因穿白色衣服,故稱為「白狄」。也作「白翟」。
白狄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狄 | dí | 犭 | 7畫 | 基本字義 狄 dí(ㄉ一ˊ) ⒈ ?中國古族名。春秋前,長期活動于齊、魯、晉、衛(wèi)、宋、鄭等國之間,與諸國有頻繁的接觸。因為他們主要居住于北方,故又通稱“北狄”(亦作“翟”)。 ⒉ ?秦漢以后,中國對北方少數(shù)民族的統(tǒng)稱。 ⒊ ?古代最下級的官吏。 ⒋ ?有力的麋鹿。 ⒌ ?古同“翟”,樂舞所用的雉羽。 ⒍ ?姓。 造字法 形聲:從犭、火聲 English tribe from northern china; surnam |
白 | bái | 白 | 5畫 | 基本字義 白 bái(ㄅㄞˊ) ⒈ ?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顏色:白色。白米。 ⒉ ?明亮:白晝。白日做夢。 ⒊ ?清楚:明白。不白之冤。 ⒋ ?純潔:一生清白。白璧無瑕。 ⒌ ?空的,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:空白。白卷。 ⒍ ?沒有成就的,沒有效果的:白忙。白說。 ⒎ ?沒有付出代價的:白吃白喝。 ⒏ ?陳述:自白。道白(亦稱“說白”、“白口”)。 ⒐ ?與文言相對:白話文。 ⒑ ?告語:告白(對公眾的通知)。 ⒒ ?喪事:紅白喜事(婚事和喪事)。 |
白狄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白狄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