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明
- 拼音sān míng
- 注音ㄙㄢ ㄇ一ㄥˊ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三明[ sān míng ]
⒈ ?道教以日月星為天之三明,耳目口為人之三明,文章華為地之三明。
⒉ ?指三個(gè)人。指東漢“涼州三明?!?/p>
⒊ ?指三個(gè)人。指晉代“中興三明”。
⒋ ?佛教語(yǔ)。指天眼明、宿命明、漏盡明。
引證解釋
⒈ ?道教以日月星為天之三明,耳目口為人之三明,文章華為地之三明。
引《黃庭內(nèi)景經(jīng)·五行》:“三明出華生死際。”
梁丘子 注:“天三明日月星,人三明耳目口,地三明文章華。是生死之際?!?/span>
⒉ ?指三個(gè)人。指 東漢 “涼州 三 明。
引”《后漢書(shū)·段颎傳》:“熲 字 紀(jì)明 ……初 熲 與 皇甫威明、張然明,并知名顯達(dá),京師稱(chēng)為 涼州 三 明 云?!?br />宋 黃庭堅(jiān) 《次韻劉景文登鄴王臺(tái)見(jiàn)思》之四:“路尋西九曲,人似 漢 三 明?!?/span>
⒊ ?指三個(gè)人。指 晉 代“中興三明”。
引《晉書(shū)·諸葛恢傳》:“諸葛恢 字 道明 …… 穎川 荀闓 字 道明,陳留 蔡謨 字 道明,與 恢 俱有名譽(yù),號(hào)曰‘中興三明’。人為之語(yǔ)曰:‘京都三 明 各有名, 蔡 氏儒雅 荀 葛 清?!?/span>
⒋ ?佛教語(yǔ)。指天眼明、宿命明、漏盡明。參見(jiàn)“三達(dá)”。
引《文選·王屮<頭陀寺碑>》:“氣茂三明,情超六人?!?br />李周翰 注:“三明,謂天眼明、宿命明、漏盡明?!?br />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(yáng)伽藍(lán)記序》:“至於一乘二諦之原,三明六通之旨, 西域 備詳,東土靡記。”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三明[ sān míng ]
⒈ ?日、月、星。
引晉·崔豹《古今注·卷下·問(wèn)答釋義》:「三王,三明也;五霸,五岳也?!?/span>
⒉ ?佛教謂佛和阿羅漢所擁有的三種神通:(1)?悉知一切眾生過(guò)去世的種種,稱(chēng)為「宿命明」。(2)?悉知一切眾生在未來(lái)世的生死狀況,稱(chēng)為「天眼明」。(3)?悟道、斷除一切煩惱所得的智慧,由此達(dá)到解脫,稱(chēng)為「漏盡明」。也作「三達(dá)」。
引《大智度論·卷二》:「宿命、天眼、漏盡名為三明?!?/span>
英語(yǔ)Sanming prefecture level city in Fujian
德語(yǔ)Sanming (Eig, Geo)?
三明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三 | sān | 一 | 3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三 sān(ㄙㄢ) ⒈ ?數(shù)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(xiě)“叁”代):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guó)(中國(guó)朝代名)。 ⒉ ?表示多次或多數(shù):三思而行。三緘其口。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明 | míng | 日 | 8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明 míng(ㄇ一ㄥˊ) ⒈ ?亮,與“暗”相對(duì):明亮。明媚。明凈。明鑒(a.明鏡;b.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;c.明察)。明滅。明眸。明艷。明星。明珠暗投(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(tuán)伙,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(shí))。 ⒉ ?清楚:明白。明顯。明晰。明了。明確。明朗。 ⒊ ?懂得,了解:明哲保身。不明事理。深明大義。 ⒋ ?公開(kāi),不隱蔽:明說(shuō)。明講。明處。 ⒌ ?能夠看清事物:明察秋毫。耳聰目明。眼明手快。 ⒍ |
三明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三明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