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正
- 拼音gé zhèng
- 注音ㄍㄜˊ ㄓㄥ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格正[ gé zhèng ]
⒈ ?謂匡正時弊。
⒉ ?糾正。
引證解釋
⒈ ?謂匡正時弊。
引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“王恭 從 會稽 還” 南朝 梁 劉孝標 注引《王恭別傳》:“恭 清廉貴峻,志存格正?!?/span>
⒉ ?糾正。
引明 李東陽 《孟子直解》:“惟有大臣者道全德備,精神意氣自有感格,譽望豐采自能聳動,這等人方能格正君心之非。但君心萌動時,有一不正便格之以歸於正?!?/span>
國語辭典
格正[ gé zheng ]
⒈ ?匡正時弊。
引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「王恭從會稽還?!?br />劉孝標注引《恭別傳》曰:「恭清廉貴峻,志存格正?!?/span>
⒉ ?平正挺直。
例如:「他的衣服總是那么格正?!?/span>
格正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正 | zhèng zhēng | 止 | 5畫 | 基本字義 正 zhèng(ㄓㄥˋ) ⒈ ?不偏斜,與“歪”相對:正午。正中( zhōng )。正襟危坐。 ⒉ ?合于法則的:正當( dāng )。正派。正楷。正規(guī)。正大光明。正言厲色。撥亂反正。 ⒊ ?合于道理的:正道。正確。正義。正氣。 ⒋ ?恰好:正好。正中( zhōng )下懷。 ⒌ ?表示動作在進行中:他正在開會。 ⒍ ?兩者相對,好的、強的或主要的一方,與“反”相對,與“副”相對:正面。正本。 ⒎ ?純,不雜:正色。正宗。正統(tǒng)。純正。 ⒏ ?改去偏 |
格 | gé | 木 | 10畫 | 基本字義 格 gé(ㄍㄜˊ) ⒈ ?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:格子紙。方格兒布。 ⒉ ?法式,標準:格局。格律。格式。格言。合格。資格。 ⒊ ?表現(xiàn)出來的品質(zhì):格調(diào)。風(fēng)格。人格。國格。性格。 ⒋ ?阻礙,隔閡:格格不入。 ⒌ ?擊,打:格斗。格殺。 ⒍ ?推究:格致。 ⒎ ?樹的長枝。 ⒏ ?至,來:格于上下。 ⒐ ?感通:格于皇天。 ⒑ ?變革,糾正:格非。 ⒒ ?某些語言中的語法范疇。 異體字 ? 挌 漢英互譯 case、metre 造字法 形聲:從木、各聲 Engl |
格正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格正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