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皶
- 拼音bí zhā
- 注音ㄅ一ˊ ㄓㄚ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鼻皶[ bí zhā ]
⒈ ?亦作“鼻皻”。
⒉ ?鼻尖發(fā)暗紅色皰點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鼻皻”。鼻尖發(fā)暗紅色皰點。
引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百病主治藥下·鼻》:“鼻皶,是陽明熱及血熱,或臟中有蟲?!?br />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百病主治藥下·鼻》:“梔子:鼻皻面皰,炒研黃蠟丸服,同枇杷葉為末,酒服?!?br />清 王士雄 《隨息居飲食譜·蔬食類·茭白》:“﹝茭白﹞止煩渴熱淋,除鼻皶目黃?!?/span>
鼻皶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皶 | zhā | 皮 | 14畫 | 基本字義 皶 zh?。è莹冢?⒈ ?古同“齇”。 異體字 齇 English rough skin; rough |
鼻 | bí | 鼻 | 14畫 | 基本字義 鼻 bí(ㄅ一ˊ) ⒈ ?嗅覺器官,亦是呼吸的孔道:鼻子。鼻竇。鼻孔。鼻腔。鼻涕。鼻音。鼻煙(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狀的煙)。仰人鼻息。嗤之以鼻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nose 造字法 會意:從自、從畀 English nose; first; KangXi radical 209 |
鼻皶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鼻皶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