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衙
- 拼音gōng yá
- 注音ㄍㄨㄥ 一ㄚ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公衙[ gōng yá ]
⒈ ?亦作“公牙”。
⒉ ?封建時代的衙門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公牙”。封建時代的衙門。
引《舊唐書·輿服志》:“京文官五品已上,六品已下,七品清官,每日入朝,常服絝褶,諸州縣長官在公衙,亦準此。”
唐 封演 《封氏聞見記·公牙》:“近代通謂府廷為公衙,公衙即古之公朝也,字本作‘牙’……或云:‘公門外刻木為牙,立子門側(cè),以象獸牙。軍將之行,置牙竿首,懸旗于上?!淞x一也?!?br />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補遺一》:“近代通謂府庭為公衙,即古之公朝也,字本作‘牙’。 《詩》曰:‘祈父,予王之爪牙?!砀福抉R掌武備,象猛獸以爪牙為衛(wèi),故軍前大旗謂牙旗……是軍中聽號令,必至牙旗之下,稱與府朝無異。近俗尚武,是以通呼公府為公牙,府門為牙門,字稱訛變,轉(zhuǎn)而為衙。”
元 施惠 《幽閨記·圖形追捕》:“訟簡公衙靜,民安士庶稱?!?/span>
公衙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衙 | yá | 行 | 13畫 | 基本字義 衙 yá(一ㄚˊ) ⒈ ?舊時官署之稱:公衙。衙門。衙參( cān )(官吏到上司衙門,排班參見,稟白公事)。衙役。 ⒉ ?唐代皇帝前殿:“元和十五年正月……群臣始朝于宣政衙”。 ⒊ ?排列成行的事物:槐衙。柳衙。 異體字 牙 造字法 形聲:從行、吾聲 English public office; official residence |
公 | gōng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公 gōng(ㄍㄨㄥ) ⒈ ?正直無私,為大家利益:公正。公心。大公無私。 ⒉ ?共同的,大家承認的:公理。公式。公海。公制。 ⒊ ?國家,社會,大眾:公共。公安(社會整體的治安)。公眾。公民。公論(公眾的評論)。 ⒋ ?讓大家知道:公開。公報。公然。 ⒌ ?封建制度最高爵位:三公(中國周代指“太師”、“太傅”、“太?!保晃鳚h指“大司徒”、“大司馬”、“大司空”)。公子。公主。 ⒍ ?敬辭,尊稱男子:海公。包公。諸公 |
公衙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公衙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