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通
- 拼音liù tōng
- 注音ㄌ一ㄡˋ ㄊㄨㄥ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六通[ liù tōng ]
⒈ ?謂上下四方無不通暢。
⒉ ?佛教語。謂六種神通力:神境智證通(亦云神足通)、天眼智證通(亦云天眼通)、天耳智證通(亦云天耳通)、他心智證通(亦云他心通)、宿住隨念智證通(即宿命智證通,亦云宿命通)、漏盡智證通(亦云漏盡通)。神足通,謂其游涉往來非常自在;天眼通,謂得色界天眼根,能透視無礙;天耳通,謂得色界天耳根,聽聞無礙;他心通,謂能知他人之心念而無隔礙;宿命通,謂知自身及六道眾生宿世行業(yè)而無障礙;漏盡通,謂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。前五通,凡夫亦能得之,而第六通,唯圣者始得。
⒊ ?謂通解六試題。
引證解釋
⒈ ?謂上下四方無不通暢。參見“六通四辟”。
引宋 黃庭堅 《和邢惇夫秋懷》詩之四:“六通而四闢,玉燭四時和?!?/span>
⒉ ?佛教語。謂六種神通力:神境智證通(亦云神足通)、天眼智證通(亦云天眼通)、天耳智證通(亦云天耳通)、他心智證通(亦云他心通)、宿住隨念智證通(即宿命智證通,亦云宿命通)、漏盡智證通(亦云漏盡通)。神足通,謂其游涉往來非常自在;天眼通,謂得色界天眼根,能透視無礙;天耳通,謂得色界天耳根,聽聞無礙;他心通,謂能知他人之心念而無隔礙;宿命通,謂知自身及六道眾生宿世行業(yè)而無障礙;漏盡通,謂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。前五通,凡夫亦能得之,而第六通,唯圣者始得。參閱《俱舍論·分別智品》。
引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汰法師 云:六通三明同歸,正異名耳?!?br />北魏 楊衒之 《<洛陽伽藍記>序》:“至於一乘二諦之原,三明六通之旨,西域備詳,東土靡記。”
明 謝讜 《四喜記·詩禮趨庭》:“飛錫起金池,潦倒沙彌,六通五藴見□迷?!?/span>
⒊ ?謂通解六試題。
引《宋史·仁宗紀四》:“﹝ 至和 二年九月﹞戊辰,詔:試醫(yī)官須引《醫(yī)經》《本草》以對,每試十道,以六通為合格。”
《宋史·選舉志一》:“凡《三禮》、《三傳》、《通禮》每十道義分經註六道,疏義四道,以六通為合格?!?/span>
六通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通 | tōng | 辶 | 10畫 | 基本字義 通 tōng(ㄊㄨㄥ) ⒈ ?沒有阻礙,可以穿過,能夠達到:通風。通天。通氣。通宵。通行。通過。通衢。貫通。四通八達。曲徑通幽。 ⒉ ?懂得,徹底明了:通曉。通徹。通今博古。通情達理。 ⒊ ?傳達:通令。通訊。通報。通告。通知。通緝。通諜。 ⒋ ?往來交接:通敵。通商。通郵。通融。通假( jiǎ )(漢字的通用和假借)。串通。溝通。 ⒌ ?普遍、全:通才(指知識廣博,具有多種才能的人)。通論。通體。通身。通讀。通常。通 |
六 | liù lù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六 liù(ㄌ一ㄡˋ) ⒈ ?數名,五加一(在鈔票或單據上常用大寫“陸”代):六書(古時分析漢字形、音、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)。六甲。六藝(a.古時指“禮”、“樂”、“射”、“御”、“書”、“數”六種技藝;b.六經)。六欲(佛教名詞,指“色欲”、“形貌欲”、“威儀姿態(tài)欲”、“言語音聲欲”、“細滑欲”、“人想欲”;泛指人的各種欲望)。六合(“東”、“南”、“西”、“北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,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|
六通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六通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