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廂
- 拼音sì xiāng
- 注音ㄙˋ ㄒ一ㄤ
- 繁體四廂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四廂[ sì xiāng ]
⒈ ?古軍隊(duì)編制名。
⒉ ?朝會(huì)奏樂之地。
⒊ ?四周。
⒋ ?宋時(shí)京城附近的居民管理區(qū)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軍隊(duì)編制名。
引《魏書·太宗紀(jì)》:“秋七月己巳朔,東巡。置四廂大將?!?br />《宋史·職官志六》:“軍職大者凡八等……次有捧日、天武四廂都指揮使,龍、神衛(wèi)四廂都指揮使,秩秩有序,若登第然。”
《宋史·職官志六》:“淳熙 以后,四廂之職多虛?!?/span>
⒉ ?朝會(huì)奏樂之地。
引《宋書·禮志四》:“謁者引護(hù)當(dāng)拜者入就拜位。四廂樂作?!?br />《南齊書·樂志》:“右一曲,皇帝當(dāng)陽(yáng),四廂奏?;实廴胱兎?,四廂并奏前二曲?!?br />《隋書·音樂志上》:“著 晉、宋 史者,皆言 太元、元嘉 四年,四廂金石大備。今檢樂府,止有黃鐘、姑洗、蕤賓、太簇四格而已。六律不具,何謂四廂?”
⒊ ?四周。
引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種瓜》:“其瓜蔓本底,皆令土下四廂高。微雨時(shí),得停水?!?br />唐 張籍 《學(xué)仙》詩(shī):“先生坐中堂,弟子跪四廂。”
⒋ ?宋 時(shí)京城附近的居民管理區(qū)。
引《文獻(xiàn)通考·職官十七》:“﹝ 宋 ﹞ 熙寧 三年五月,詔以京朝官,曾歷通判知縣者四人,分治京城四廂,凡民有鬭訟,事輕者得以決遣?!?br />《文獻(xiàn)通考·職官十七》:“元祐 四年,知 開封 謝景溫,請(qǐng)於新城內(nèi)外左右置二廂,通為四廂?!?/span>
國(guó)語辭典
四廂[ sì xiāng ]
⒈ ?京城的四郊。
引《文獻(xiàn)通考·卷六三·職官一七·都廂》:「熙寧三年五月,詔以京朝官曾歷通判知縣者四人,分治京城四廂?!?/span>
⒉ ?四周。
引唐·張籍〈學(xué)仙〉詩(shī):「先生坐中堂,弟子跪四廂?!?/span>
⒊ ?朝會(huì)奏樂的地方。
引《南齊書·卷一一·樂志》:「右一曲,皇帝當(dāng)陽(yáng),四廂奏。」
四廂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廂 | xiāng | 廠 | 11畫 | 基本字義 廂 xiāng(ㄒ一ㄤ) ⒈ ?在正房前面兩旁的房屋:東廂房。西廂房。 ⒉ ?邊,方面:這廂。 ⒊ ?靠近城的地區(qū):城廂。關(guān)廂。 ⒋ ?戲院或影院里特別隔開的座位:包廂。 ⒌ ?車?yán)锶菁{人或貨的地方:車廂。 異體字 廂 漢英互譯 compartment、side、wing-room 造字法 形聲:從廠、相聲 English side-room, wing; theatre box |
四 | sì | 囗 | 5畫 | 基本字義 四 sì(ㄙˋ) ⒈ ?數(shù)名,三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肆”代):四方。四邊。四序(即“四季”)。四體(a.指人的四肢;b.指楷、草、隸、篆四種字體)。四庫(kù)(古籍經(jīng)、史、子、集四部的代稱。亦稱“四部”)。四君子(中國(guó)畫中對(duì)梅、蘭、竹、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)。 ⒉ ?中國(guó)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(hào),相當(dāng)于簡(jiǎn)譜中的低音“6”。 異體字 亖 肆 漢英互譯 four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four |
四廂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四廂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