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衙
- 拼音sān yá
- 注音ㄙㄢ 一ㄚ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三衙[ sān yá ]
⒈ ?宋代以殿前司、侍衛(wèi)親軍馬軍司、侍衛(wèi)親軍步軍司掌領(lǐng)禁軍,謂之“三衙”。
⒉ ?三回。
引證解釋
⒈ ?宋 代以殿前司、侍衛(wèi)親軍馬軍司、侍衛(wèi)親軍步軍司掌領(lǐng)禁軍,謂之“三衙”。
引宋 歐陽修 《歸田錄》卷一:“舊制,侍衛(wèi)親軍與殿前分為兩司。自侍衛(wèi)司不置馬步軍都指揮使,止置馬軍指揮使、步軍指揮使以來,侍衛(wèi)一司,自分為二,故與殿前司列為三衙也?!?br />宋 黃庭堅(jiān) 《次韻奉答吉鄰機(jī)宜》:“千里折衝深寄此,三衙虛席看除誰?”
⒉ ?三回。
引元 秦簡夫 《趙禮讓肥》第一折:“憂愁殺,一日三衙,幾度添白髮。”
元 喬吉 《新水令·閨麗》套曲:“佇頭憑闌,一日三衙。”
國語辭典
三衙[ sān yá ]
⒈ ?宋時(shí)殿前司、侍衛(wèi)馬軍、步軍的合稱。
引《宋史·卷二三·欽宗本紀(jì)》:「擇武臣得軍心者為同知、簽書樞密院,邊將有威望者為三衙?!?/span>
⒉ ?三回。
引元·秦?夫《趙禮讓肥·第一折》:「憂愁殺,一日三衙,幾度添白發(fā)?!?/span>
三衙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衙 | yá | 行 | 13畫 | 基本字義 衙 yá(一ㄚˊ) ⒈ ?舊時(shí)官署之稱:公衙。衙門。衙參( cān )(官吏到上司衙門,排班參見,稟白公事)。衙役。 ⒉ ?唐代皇帝前殿:“元和十五年正月……群臣始朝于宣政衙”。 ⒊ ?排列成行的事物:槐衙。柳衙。 異體字 牙 造字法 形聲:從行、吾聲 English public office; official residence |
三 | sān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三 sān(ㄙㄢ) ⒈ ?數(shù)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叁”代):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中國朝代名)。 ⒉ ?表示多次或多數(shù):三思而行。三緘其口。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三衙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三衙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