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日
- 拼音wǔ rì
- 注音ㄨˇ ㄖ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午日[ wǔ rì ]
⒈ ?端午,即農(nóng)歷五月初五日。
⒉ ?干支逢午的日子。
⒊ ?中午。
引證解釋
⒈ ?端午,即農(nóng)歷五月初五日。
引晉 周處 《風土記》:“午日烹鶩,又以菰葉裹粽黍,以象陰陽相包裹未分也?!?br />宋 梅堯臣 有《午日》詩。 清 潘榮陛 《帝京歲時紀勝·宜忌》:“午日冰和土粉曬乾,擦小兒熱疿?!?/span>
⒉ ?干支逢午的日子。
引《后漢書·陳寵傳》“猶用 漢 家祖臘” 李賢 注引 漢 應劭 《風俗通》:“漢 家火行盛於午,故以午日為祖也。”
宋 曾慥 《類說·燕北雜記·午日大喊》:“番兵每遇午日,如不逢兵,亦須排陣望西大喊七聲,言午是番家大王之日?!?/span>
⒊ ?中午。
引唐 張籍 《江南行》:“長干 午日沽春酒,高高酒旗懸江口。”
午日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午 | wǔ | 十 | 4畫 | 基本字義 午 wǔ(ㄨˇ) ⒈ ?地支的第七位,屬馬。 ⒉ ?用于計時:午時(白天十一點到一點)。午間。午飯。午睡。午休。午夜(半夜、子夜)。 ⒊ ?古同“忤”、“迕”,逆,背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midday、noon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oon; 7th terrestrial branch |
日 | rì | 日 | 4畫 | 基本字義 日 rì(ㄖˋ) ⒈ ?離地球最近的恒星(亦稱“太陽”):日月星辰。日晷( guǐ )(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)。日珥。日薄西山(太陽快要落山了,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)。 ⒉ ?白天,與“夜”相對:日班。 ⒊ ?天,一晝夜:多日不見。今日。日程。 ⒋ ?某一天:紀念日。 ⒌ ?計算工作的時間單位,通常以八小時或六小時為一個工作日。 ⒍ ?時候:春日。往日。 ⒎ ?每天,一天一天地:日記。日益。 ⒏ |
午日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午日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