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氐
- 拼音bā dī
- 注音ㄅㄚ ㄉ一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巴氐[ bā dī ]
⒈ ?氐人的一支。東漢末,自巴西(治今四川閬中縣)、宕渠(治今四川渠縣東北)郡北徙于漢中楊車板,號為楊車巴。魏武帝時,首領李虎率族眾500余戶附魏,受封將軍,并將族眾盡遷略陽北(今甘肅秦安縣東南),遂號為巴氐。西晉元康(公元291-299年)年間,關(guān)西連年饑饉,族人又大量流入四川。首領李特乘機擁兵割據(jù),于西晉太安二年(公元303年)建立成漢政權(quán),為十六國之一。后漸與當?shù)貪h族融合。
引證解釋
⒈ ?氐 人的一支。 東漢 末,自 巴西 (治今 四川 閬中縣 )、 宕渠 (治今 四川 渠縣 東北)郡北徙于 漢中 楊車板,號為 楊車巴。魏武帝 時,首領 李虎 率族眾500余戶附 魏,受封將軍,并將族眾盡遷 略陽 北(今 甘肅 秦安縣 東南),遂號為 巴氐。西晉 元康 (公元291-299年)年間, 關(guān)西 連年饑饉,族人又大量流入 四川。首領 李特 乘機擁兵割據(jù),于 西晉 太安 二年(公元303年)建立 成漢 政權(quán),為十六國之一。后漸與當?shù)貪h族融合。
巴氐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氐 | dī dǐ | 氏 | 5畫 | 基本字義 氐 dī(ㄉ一) ⒈ ?中國古代民族,居住在今西北一帶,東晉時建立過前秦、后涼。 ⒉ ?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 其他字義 氐 dǐ(ㄉ一ˇ) ⒈ ?根本。 異體字 低 抵 柢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name of an ancient tribe |
巴 | bā | 巳 | 4畫 | 基本字義 巴 b?。è浓冢?⒈ ?粘結(jié)著的東西:泥巴。鍋巴。 ⒉ ?粘貼,依附在別的東西上:飯巴鍋了。巴結(jié)別人。 ⒊ ?貼近:前不巴村,后不巴店。 ⒋ ?盼,期望:巴望。 ⒌ ?張開:巴著眼睛。 ⒍ ?古國名,在今中國四川省東部。 ⒎ ?中國四川省東部,泛指四川:巴蜀。巴山蜀水。 ⒏ ?詞尾,讀輕聲:尾巴。嘴巴。 ⒐ ?大蛇:巴蛇(傳說中能吞大象的蛇)。 ⒑ ?氣壓的壓強單位。 ⒒ ?壓強單位。 ⒓ ?姓。 異體字 ? 笆 漢英互譯 bar、be close to、 |
巴氐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巴氐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