雉雊
- 拼音zhì gòu
- 注音ㄓˋ ㄍㄡ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雉雊[ zhì gòu ]
⒈ ?雉鳴叫。
⒉ ?語本《書·高宗肜日序》:“高宗祭成湯,有飛雉升鼎耳而雊。”孔傳:“耳不聰之異?!笨追f達疏:“雉乃野鳥,不應(yīng)入室,今乃入宗廟之內(nèi),升鼎耳而鳴。孔以雉鳴在鼎耳,故以為耳不聰之異也……《漢書·五行志》劉歆以為鼎三足,三公象也,而以耳行,野鳥居鼎耳,是小人將居公位,敗宗廟之祀也?!焙笠蛞浴帮綦g”為變異之兆。
引證解釋
⒈ ?雉鳴叫。
引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季冬之月﹞鴈北鄉(xiāng),鵲始巢,雉雊雞乳?!?br />鄭玄 注:“雊,雉鳴也。”
唐 王維 《渭川田家》詩:“雉雊麥苗秀,蠶眠桑葉稀。”
唐 朱慶馀 《送元處士游天臺》詩:“空山雉雊禾苗短,野館風(fēng)來竹氣清?!?/span>
⒉ ?后因以“雉雊”為變異之兆。
引語本《書·高宗肜日序》:“高宗 祭 成湯,有飛雉升鼎耳而雊?!?br />孔 傳:“耳不聰之異?!?br />孔 以雉鳴在鼎耳,故以為耳不聰之異也……《漢書·五行志》 劉歆 以為鼎三足,三公象也,而以耳行,野鳥居鼎耳,是小人將居公位,敗宗廟之祀也?!?br />《后漢書·皇后紀(jì)上·和熹鄧皇后》:“高宗、成王 有雉雊、迅風(fēng)之變。”
清 魏源 《苗疆敕建傅巡撫祠碑銘》:“黃鐘九淵,雉雊勾萌,斂茲噩陽,奮為由庚?!?br />清 黃遵憲 《感事》詩之一:“九鼎齊鳴驚雉雊,千金懸格購龍醫(yī)。”
國語辭典
雉雊[ zhì gòu ]
⒈ ?雄雉鳴叫。
引唐·王維〈渭川田家〉詩:「雉雊麥苗秀,蠶眠桑葉稀。」
雉雊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雉 | zhì | 隹 | 13畫 | 基本字義 雉 zhì(ㄓˋ) ⒈ ?鳥,雄的羽毛很美,尾長;雌的淡黃褐色,尾較短。善走,不能久飛。肉可食,羽毛可做裝飾品。通稱“野雞”。 ⒉ ?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,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。 ⒊ ?城墻:雉堞。 異體字 兕 垁 埃 搱 鴙 鶨 漢英互譯 pheasant English pheasant; crenellated wall |
雊 | gòu | 隹 | 13畫 | 基本字義 雊 gòu(ㄍㄡˋ) ⒈ ?雉雞叫:“雉之朝雊,尚求其雌”。 異體字 ? 呴 鴝 English the crow of a male pheasant |
雉雊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雉雊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