罔兩
- 拼音wǎng liǎng
- 注音ㄨㄤˇ ㄌ一ㄤˇ
- 繁體罔兩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罔兩[ wǎng liǎng ]
⒈ ?亦作“罔閬”。
⒉ ?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精怪。
⒊ ?喻兇惡的壞人。
⒋ ?影子邊緣的淡薄陰影。
⒌ ?心神恍惚,無所依據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罔閬”。
⒉ ?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精怪。
引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“故民入川澤山林,不逢不若;螭魅罔兩,莫能逢之?!?br />杜預 注:“罔兩,水神?!?br />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:“丘 聞之,木石之怪:夔,罔閬?!?br />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夸飾》:“孌彼 洛 神,既非罔兩;惟此水師,亦非魑魅。”
⒊ ?喻兇惡的壞人。
引宋 無名氏 《張協(xié)狀元》戲文第五出:“腌臢打脊,罔兩當直,著得隨它去,路上偷飯喫。”
劉半農 《擬兒歌·鐵匠鏜鏜》:“鋤頭打出種田地,刀槍打出殺罔兩?!?/span>
⒋ ?影子邊緣的淡薄陰影。
引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罔兩問景曰:‘曩子行,今子止;曩子坐,今子起,何其無特操與?’”
郭象 注:“罔兩,景外之微陰也?!?br />章炳麟 《俱分進化論》:“雙方并進,如影之隨形,如罔兩之逐影,非有他也?!?/span>
⒌ ?心神恍惚,無所依據。
引漢 司馬相如 《哀二世賦》:“精罔閬而飛揚兮,拾九天而永逝?!?br />《楚辭·東方朔<七諫·哀命>》:“哀形體之離解兮,神罔兩而無舍?!?br />王逸 注:“罔兩,無所據依貌?!?/span>
國語辭典
罔兩[ wǎng liǎng ]
⒈ ?無所依據的樣子。
引《楚辭·東方朔·七諫·哀命》:「哀形體之離解兮,神罔兩而無舍。」
⒉ ?影子外圍顏色較淡的部分。
引《莊子·齊物論》:「罔兩問景曰:『曩子行,今子止,曩子坐,今子起,何其無特操與?』」
⒊ ?山川中的木石精怪。也作「罔閬」、「魍魎」。
引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:「螭魅罔兩,莫能逢之。」
罔兩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罔 | wǎng | 冂 | 8畫 | 基本字義 罔 wǎng(ㄨㄤˇ) ⒈ ?蒙蔽,誣:罔民(陷害人民)。罔己(受人誑騙)。欺罔。 ⒉ ?無,沒有:罔極(a.沒有定準,變化無常;b.無窮,久遠)。置若罔聞。 ⒊ ?古同“惘”,失意。 ⒋ ?古同“網”,用繩線等結成的捕魚捉鳥器具。 異體字 網 ? 誷 漢英互譯 deceive、not 造字法 形聲:從冂、亡聲 English net; deceive; libel; negative |
兩 | liǎng | 一 | 7畫 | 基本字義 兩(兩) liǎng(ㄌ一ㄤˇ) ⒈ ?數目,二。一般用于量詞和“個、半、千、萬、億”前:兩個黃鸝。兩本書。 ⒉ ?雙方:兩可。兩邊。兩便(客套用語,彼此方便)。兩旁。兩側。兩袖清風。兩敗俱傷。 ⒊ ?中國市制重量單位:十兩(一市斤。舊制為十六兩一市斤)。半斤八兩(喻彼此一樣,不相上下,含貶義)。 ⒋ ?表示不定數目:兩下子。兩著兒( zhāor )。 異體字 兩 両 ? 漢英互譯 liang、tael、twain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wo, both, pair, co |
罔兩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罔兩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