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虎子
- 拼音mǎ hǔ zǐ
- 注音ㄇㄚˇ ㄏㄨˇ ㄗˇ
- 繁體馬虎子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馬虎子[ mǎ hǔ zǐ ]
⒈ ?舊俗恐嚇小兒之詞。
引證解釋
⒈ ?舊俗恐嚇小兒之詞。
引魯迅 《朝花夕拾·<二十四孝圖>》:“北京 現(xiàn)在常用‘馬虎子’這一句話來恐嚇孩子們?;蛘哒f,那就是《開河記》上所載的,給 隋煬帝 開河,蒸死小兒的 麻叔謀 ;正確地寫起來,須是‘麻胡子’?!?/span>
國語辭典
馬虎子[ mǎ hǔ zi ]
⒈ ?傳說中的壞人。參見「麻胡」條。
例如:「別鬧了,馬虎子來了!」
馬虎子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子 | zǐ | 子 | 3畫 | 基本字義 子 zǐ(ㄗˇ) ⒈ ?古代指兒女,現(xiàn)專指兒子:子女。子孫。子嗣。子弟(后輩人,年輕人)。 ⒉ ?植物的果實(shí)、種子:菜子。瓜子兒。子實(shí)。 ⒊ ?動物的卵:魚子。蠶子。 ⒋ ?幼小的,小的:子雞。子畜。子城。 ⒌ ?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:子彈( dàn )。棋子兒。 ⒍ ?與“母”相對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輔音)。 ⒎ ?對人的稱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讀書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 ⒏ ?古代對人的尊稱;稱老師或稱有道德 |
馬 | mǎ | 馬 | 3畫 | 基本字義 馬(馬) mǎ(ㄇㄚˇ) ⒈ ?哺乳動物,頸上有鬃,尾生長毛,四肢強(qiáng)健,善跑,供人騎或拉東西:馬匹。駿馬。馬到成功。馬首是瞻(喻跟隨別人行動)。 ⒉ ?大:馬蜂。馬勺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馬 漢英互譯 gee、horse、horseflesh、neddy、steed、equine 造字法 原為象形 English horse; surname; KangXi radical 187 |
虎 | hǔ | 虍 | 8畫 | 基本字義 虎 hǔ(ㄏㄨˇ) ⒈ ?哺乳動物,毛黃褐色,有黑色條紋,性兇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內(nèi)臟均可入藥(通稱“老虎”):虎口(a.喻危險境地;b.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?;⒀ǎㄓ魑kU境地)?;⒎ü糯{(diào)兵的憑證,用銅鑄成虎形,分兩半)?;⒗牵ㄓ鲀礆埖娜耍??;㈩^蛇尾?;⒕猃埍P。龍騰虎躍。 ⒉ ?勇猛、威武:虎將。虎勢?;??;⑼??;⒒??;?。 ⒊ ?古同“?!?,威嚇。 ⒋ ?古同“琥”,琥珀。 異體字 唬 俿 乕 虝 漢英互譯 |
馬虎子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馬虎子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