貽則
- 拼音yí zé
- 注音一ˊ ㄗㄜˊ
- 繁體貽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貽則[ yí zé ]
⒈ ?語出《書·五子之歌》:“有典有則,貽厥子孫?!焙笠蛞浴百O則”指為后世留下典則。
引證解釋
⒈ ?后因以“貽則”指為后世留下典則。
引語出《書·五子之歌》:“有典有則,貽厥子孫?!?br />《文選·班固<幽通賦>》:“終保己而貽則兮,里上仁之所廬?!?br />李善 注:“言考能自保己,又遺我法則也。”
南朝 梁 陸倕 《新刻漏銘》:“永世貽則,傳之無窮?!?br />隋煬帝 《與高昌國王詔》:“彰德嘉善,圣哲所隆。顯誠遂良,典謨貽則?!?/span>
貽則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則 | zé | 刂 | 6畫 | 基本字義 則(則) zé(ㄗㄜˊ) ⒈ ?模范:以身作則。 ⒉ ?規(guī)程,制度:規(guī)則??倓t。原則。細(xì)則。 ⒊ ?效法:則先烈之言行。 ⒋ ?表示因果關(guān)系,就,便:聞過則喜。 ⒌ ?表示轉(zhuǎn)折,卻:今則不然。 ⒍ ?表示肯定判斷,乃,是:此則余之罪也。 ⒎ ?用在一、二、三……等數(shù)字后,列舉原因或理由:一則房子太小,二則參加的人數(shù)多。 ⒏ ?與“做”相近(中國宋、元、明代小說、戲劇里常用):則甚(做什么)。 ⒐ ?量詞,指成文的條數(shù):新聞兩 |
貽 | yí | 貝 | 9畫 | 基本字義 貽(貽) yí(一ˊ) ⒈ ?贈(zèng)給。 ⒉ ?遺留,留下:貽害。貽誤(使受到壞的影響)。貽訓(xùn)。貽笑大方(讓內(nèi)行見笑)。 異體字 貽 ? 漢英互譯 leave behind、present 造字法 形聲:從貝、臺(tái)聲 English give to, hand down, bequeath |
貽則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貽則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