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胡蘆兵
- 拼音máo hú lú bīng
- 注音ㄇㄠˊ ㄏㄨˊ ㄌㄨˊ ㄅ一ㄥ
- 繁體毛胡蘆兵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毛胡蘆兵[ máo hú lú bīng ]
⒈ ?見“毛葫蘆軍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見“毛葫蘆軍”。
毛胡蘆兵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毛 | máo | 毛 | 4畫 | 基本字義 毛 máo(ㄇㄠˊ) ⒈ ?動植物的皮上所生的絲狀物:毛筆。羽毛。毛織品。毛骨悚然。輕于鴻毛。 ⒉ ?像毛的東西,指谷物或草:不毛之地。 ⒊ ?衣物上的霉菌:老沒見太陽都長毛了。 ⒋ ?粗糙,沒有加工的:毛布。毛估(粗略地估計)。毛坯。 ⒌ ?不是純凈的:毛利。毛重。 ⒍ ?行動急躁:毛躁。 ⒎ ?驚慌失措,主意亂了:把他嚇毛了。 ⒏ ??。好?。毛孩子。毛毛雨。 ⒐ ?貨幣貶值:錢毛了。 ⒑ ?量詞,用于錢幣,等于“角”,一圓 |
蘆 | lú | 艸 | 7畫 | 基本字義 蘆 lú(ㄌㄨˊ) ⒈ ?〔蘆葦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多生于水邊,莖中空,莖可編席,亦可造紙。簡稱“蘆”,如“蘆花”、“蘆根”、“蘆笛”、“蘆席”、“蘆蕩”;亦簡稱“葦”,如“蘆叢”、“蘆塘”、“蘆箔”、“蘆蕩”。 ⒉ ?姓。 異體字 蘆 造字法 形聲 English rushes, reeds |
胡 | hú | 月 | 9畫 | 基本字義 胡(鬍) hú(ㄏㄨˊ) ⒈ ?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(yuǎn)、隔絕)。 ⒉ ?泛指外國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)。 ⒊ ?亂,無道理:胡來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。 ⒋ ?文言疑問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⒌ ?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:胡須。 ⒍ ?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 |
兵 | bīng | 八 | 7畫 | 基本字義 兵 bīng(ㄅ一ㄥ) ⒈ ?武器:兵器。兵刃。兵不血刃(兵器上面沒有沾血,指不經(jīng)過戰(zhàn)斗而取得勝利)。 ⒉ ?戰(zhàn)士,軍隊:兵士。兵卒。兵丁。兵戎相見(指武裝沖突)。 ⒊ ?與軍事或戰(zhàn)爭有關(guān)事物的統(tǒng)稱:兵法。兵家。兵機(jī)。兵釁(戰(zhàn)爭的爭端)。兵書。兵諫(進(jìn)諫時以武力要挾,迫使必從)。兵荒馬亂。兵貴神速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arms、soldiers 相關(guān)字詞 卒 造字法 會意:從丘、從八 English soldier, troops |
毛胡蘆兵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毛胡蘆兵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