衫子
- 拼音shān zǐ
- 注音ㄕㄢ ㄗ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衫子[ shān zǐ ]
⒈ ?古代婦女穿的袖子寬大的上衣。
⒉ ?為上衣的通稱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婦女穿的袖子寬大的上衣。 五代 馬縞 《中華古今注·衫子背心》:“衫子,自 黃帝 無衣裳,而女人有尊一之義,故衣裳相連。
引始皇 元年,詔宮人及近侍宮人,皆服衫子,亦曰半衣,蓋取便於侍奉。”
宋 高承 《事物紀原·衣裘帶服·衫子》:“﹝《實録》﹞曰:‘女子之衣與裳連,如披衫,短長與裙相似, 秦始皇 方令短作衫子,長袖猶至於膝。’宜衫裙之分自 秦 始也?!?br />唐 元稹 《白衣裳》詩之二:“藉絲衫子柳花裙,空著沉香慢火熏?!?/span>
⒉ ?為上衣的通稱。
引《水滸傳》第十六回:“楊志 戴上涼笠兒,穿著青紗衫子,繫了纏帶行履麻鞋,跨口腰刀,提條樸刀?!?br />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一回:“﹝ 潘金蓮 ﹞梳一個纏髻兒,著一件扣身衫子?!?br />沈從文 《中國古代服飾研究·東晉竹林七賢圖磚刻》:“幾個人穿的衣服,照 劉熙 《釋名》,應當叫衫子,和 漢 代袍不同處,是衣無袖端,敞口?!?br />今指中式單上衣。 郭沫若 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六:“她穿著一件洗白了的蔥白竹衫子?!?/span>
國語辭典
衫子[ shān zi ]
⒈ ?古代一種婦人的服裝。
引唐·元稹〈雜憶〉詩五首之五:「憶得雙文衫子薄,鈿頭云映褪紅酥?!?br />《二刻拍案驚奇·卷三五》:「就揭開了外邊衫子與裙子,把褲子解了帶扭,褪將下來。」
⒉ ?國劇中的腳色。多是扮演貞靜端莊的賢淑女子,表情穩(wěn)重,偏重唱工。
引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·第四回》:「咱班子里一個老生,一個花臉,一個小生,一個衫子,都是呱呱叫,超等第一的腳色。」
衫子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子 | zǐ | 子 | 3畫 | 基本字義 子 zǐ(ㄗˇ) ⒈ ?古代指兒女,現(xiàn)專指兒子:子女。子孫。子嗣。子弟(后輩人,年輕人)。 ⒉ ?植物的果實、種子:菜子。瓜子兒。子實。 ⒊ ?動物的卵:魚子。蠶子。 ⒋ ?幼小的,小的:子雞。子畜。子城。 ⒌ ?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:子彈( dàn )。棋子兒。 ⒍ ?與“母”相對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輔音)。 ⒎ ?對人的稱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讀書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 ⒏ ?古代對人的尊稱;稱老師或稱有道德 |
衫 | shān | 衤 | 8畫 | 基本字義 衫 shān(ㄕㄢ) ⒈ ?上衣,單褂:長衫。襯衫。汗衫。棉毛衫。 異體字 縿 襂 造字法 形聲:從衤、彡聲 English shirt; robe; gown; jacket |
衫子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衫子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