昧昧
- 拼音mèi mèi
- 注音ㄇㄟˋ ㄇㄟˋ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AA式
詞語(yǔ)解釋
昧昧[ mèi mèi ]
⒈ ?昏暗貌?;鑱y;模糊不清。純厚渾樸貌。無(wú)聲無(wú)息。沉思貌。胡涂無(wú)知。常用作謙辭。
引證解釋
⒈ ?昏暗貌。
引《楚辭·九章·懷沙》:“進(jìn)路北次兮,日昧昧其將暮?!?br />《晉書(shū)·皇甫謐傳》:“去顯顯之明路,入昧昧之埃塵?!?br />康有為 《<日本書(shū)目志>序》:“黑夜無(wú)火,昧昧然操舵于煙霧中?!?/span>
⒉ ?昏亂;模糊不清。
引《楚辭·九辯》:“世雷同而炫曜兮,何毀譽(yù)之昧昧。”
《新唐書(shū)·楊復(fù)光傳》:“北面臣賊,何恩義利害昧昧耶?”
清 納蘭性德 《石鼓記》:“蘇、李、虞、褚、歐陽(yáng),近在 唐 初,亦遽爾昧昧?!?/span>
⒊ ?無(wú)聲無(wú)息。
引唐 韓愈 《上宰相書(shū)》:“其影響昧昧,惟恐聞於人也。”
明 歸有光 《項(xiàng)脊軒志》:“方二人昧昧于一隅也,世何足以知之。”
⒋ ?胡涂無(wú)知。常用作謙辭。
引《孔叢子·答問(wèn)》:“寡人昧昧焉,愿以人間近事喻之?!?br />唐 柳宗元 《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》:“以中丞公之直清嚴(yán)重……且猶宗重其道,況若吾之昧昧者乎?!?br />康有為 《<法國(guó)革命史論>跋》:“妄人昧昧,不察本末?!?/span>
⒌ ?沉思貌。
引《書(shū)·秦誓》:“我皇多有之,昧昧我思之?!?br />蔡沉 集傳:“昧昧而思者,深潛而靜思也。”
宋 王安石 《夜夢(mèng)與和甫別因寄純甫》詩(shī):“千里永相望,昧昧我思之。”
康有為 《大同書(shū)》甲部序:“吾既生亂世,目擊苦道,而思有以救之,昧昧我思,其惟行大同太平之道哉!”
⒍ ?純厚渾樸貌。
引《淮南子·俶真訓(xùn)》:“至 伏羲氏,其道昧昧芒芒然?!?br />高誘 注:“昧昧,純厚也?!?br />《周書(shū)·蕭大圜傳》:“天道昧昧,安可問(wèn)哉?”
唐 楊炯 《遂州長(zhǎng)江縣孔子廟堂碑》:“昧昧神道,悠悠彼蒼?!?/span>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昧昧[ mèi mèi ]
⒈ ?昏暗不明。
引《楚辭·屈原·九章·懷沙》:「進(jìn)路北次兮,日昧昧其將暮?!?/span>
⒉ ?渺茫。
引北周·庾信〈小園賦〉:「諒天造兮昧昧,嗟生民兮渾渾。」
⒊ ?深思。
引《書(shū)經(jīng)·秦誓》:「我皇多有之,昧昧我思之?!?/span>
昧昧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昧 | mèi | 日 | 9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昧 mèi(ㄇㄟˋ) ⒈ ?暗,不明:幽昧。昧旦(清晨還未明亮?xí)r)。 ⒉ ?昏,糊涂,不明白:愚昧。蒙昧。素昧平生(一向不認(rèn)識(shí))。 ⒊ ?目不明:“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”。 ⒋ ?隱藏,隱瞞:曖昧。昧心(違背良心做壞事)。 ⒌ ?冒犯:冒昧(多作謙辭)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e ignorant of、hide English obscure, dark; darken |
昧昧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昧昧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