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臭
- 拼音hú chòu
- 注音ㄏㄨˊ ㄔㄡ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胡臭[ hú chòu ]
⒈ ?即狐臭。由于腋窩、陰部等部位的皮膚內(nèi)汗腺分泌異常而產(chǎn)生的刺鼻臭味。清末民初對清朝統(tǒng)治者的蔑稱。濃重的芳香氣味。
引證解釋
⒈ ?濃重的芳香氣味。
引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:“上帝居歆,胡臭亶時。”
馬瑞辰 通釋:“《廣雅·釋詁》:‘胡,大也?!?,謂芳臭之大?!?/span>
⒉ ?即狐臭。由于腋窩、陰部等部位的皮膚內(nèi)汗腺分泌異常而產(chǎn)生的刺鼻臭味。參見“狐臭”。
引唐 孫思邈 《備急千金要方·胡臭漏腋》:“有天生胡臭者,有為人所染臭者?!?br />后蜀 何光遠 《鑒戒錄》卷四:“異域從來不亂常, 李波斯 強學文章,假饒折得東堂桂,胡臭薰來也不香。”
⒊ ?清 末 民 初對 清 朝統(tǒng)治者的蔑稱。
引郭孝成 《河南革命慘史》:“吾國因君主專制,胡臭握柄,賄賂公行?!?/span>
國語辭典
胡臭[ hú chòu ]
⒈ ?患者腋窩、乳暈、臍及外陰等汗腺的分泌物,所發(fā)出的類似狐騷的氣味。
英語variant of 狐臭[hu2 chou4]
胡臭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胡 | hú | 月 | 9畫 | 基本字義 胡(鬍) hú(ㄏㄨˊ) ⒈ ?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。胡服。胡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胡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遠、隔絕)。 ⒉ ?泛指外國或外族的:胡椒。胡瓜(黃瓜)。胡琴。胡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管樂器)。 ⒊ ?亂,無道理:胡來。胡鬧。胡吹。胡言亂語。 ⒋ ?文言疑問詞,為什么,何故:胡不歸?“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 ⒌ ?嘴周圍和連著鬢角長的須毛:胡須。 ⒍ ?古代指獸類頸下垂肉:“狼跋 |
臭 | chòu xiù | 自 | 10畫 | 基本字義 臭 chòu(ㄔㄡˋ) ⒈ ?不好聞的氣味,與“香”相對:臭味兒。臭氧。惡臭。 ⒉ ?香氣:“左佩刀,右備容臭,燁然若神人”。 ⒊ ?惹人厭惡的:臭錢。臭美。臭架子。臭名遠揚。 ⒋ ?狠狠地:臭罵一通。 ⒌ ?指子彈、炮彈壞,失效:臭火。 其他字義 臭 xiù(ㄒ一ㄡˋ) ⒈ ?氣味的總稱:無聲無臭。 ⒉ ?同“嗅”。 異體字 殠 臰 造字法 形聲:從自、犬聲 English smell, stink, emit foul odor |
胡臭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胡臭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