識字
- 拼音shí zì
- 注音ㄕˊ ㄗˋ
- 繁體識字
- 詞性動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識字[ shí zì ]
⒈ ?認(rèn)識文字。
英become literate;
引證解釋
⒈ ?認(rèn)識文字。
引《宋書·沉慶之傳》:“慶之 手不知書,眼不識字,上逼令作詩, 慶之 曰:‘臣不知書,請口授 師伯。’”
《水滸傳》第三七回:“如今哥哥去時,小弟寄一封書去。只是不識字,寫不得。”
夏衍 《懶尋舊夢錄·從辛亥到“五四”》:“因?yàn)槲易R字,能記賬,那位管事說,老板正要請一位記賬的人?!?/span>
⒉ ?謂知曉文字音義,精于訓(xùn)詁。
引唐 韓愈 《醉贈張秘書》詩:“阿買 不識字,頗知書八分。”
錢仲聯(lián) 集釋:“阿買 既能書八分,則公謂之不識字者,不識文字之形義耳,非如世俗之所謂不識字也。”
《說郛》卷二九引 宋 葉夢得 《巖下放言·揚(yáng)雄好奇》:“揚(yáng)雄 能識字,親作《訓(xùn)纂》、《方言》。 《訓(xùn)纂》已不復(fù)見,而《方言》尚存?!?br />清 方文 《寄懷齊方壺》詩:“揚(yáng)雄 識字惟 桓譚,太白 知心僅 杜甫?!?/span>
國語辭典
識字[ shì zì ]
⒈ ?認(rèn)識字。
引《儒林外史·第四〇回》:「只是這班小孩子,一個個好模好樣,也還覺得聰俊,怎得有個先生教他識字便好!」
《紅樓夢·第四九回》:「那寶琴年輕心熱,且本性聰敏,自幼讀書識字,今在賈府住了兩日,大概人物已知。」
識字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字 | zì | 子 | 6畫 | 基本字義 字 zì(ㄗˋ) ⒈ ?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:文字。漢字。字符。字母。字典。字句。字里行( háng )間。字斟句酌。 ⒉ ?文字的不同形式,書法的派別:草字。篆字。顏?zhàn)?。柳字。歐字。趙字。 ⒊ ?書法的作品:字畫。字幅。 ⒋ ?字的音:字正腔圓。 ⒌ ?人的別名,亦稱“表字”,現(xiàn)多稱“號”;商店的名稱,亦稱“字號”。 ⒍ ?合同,契約:字據(jù)。 ⒎ ?舊時稱女子出嫁:待字閨中。 ⒏ ?生子,乳,愛:字乳(生育)。字孕(懷孕)。 異 |
識 | shí zhì | 讠 | 7畫 | 基本字義 識(識) shí(ㄕˊ) ⒈ ?知道,認(rèn)得,能辨別:識辨。識破。識相( xiàng )。識途老馬。 ⒉ ?所知道的道理:知識。常識。 ⒊ ?辨別是非的能力:見識。遠(yuǎn)見卓識。 其他字義 識(識) zhì(ㄓˋ) ⒈ ?記?。翰┞剰?qiáng)識。 ⒉ ?標(biāo)志,記號。 異體字 識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聲 |
識字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識字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