綬虉
- 拼音shòu yì
- 注音ㄕㄡˋ 一ˋ
- 繁體綬虉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綬虉[ shòu yì ]
⒈ ?草名。《爾雅·釋草》作“虉綬”。郭璞注:“小草有雜色,似綬?!?/p>
引證解釋
⒈ ?草名。
引宋 洪邁 《夷堅甲志·開源宮主》:“甃玉池邊綬虉長,吟折紫芝香滿手?!?/span>
綬虉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虉 | yì | 艸 | 24畫 | 基本字義 虉 yì(一ˋ) ⒈ ?盤龍參,古稱“綬草”。 統(tǒng)一碼 虉字UNICODE編碼U+8649,10進制: 34377,UTF-32: 00008649,UTF-8: E8 99 89。 虉字位于中日韓統(tǒng)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 |
綬 | shòu | 纟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綬(綬) shòu(ㄕㄡˋ) ⒈ ?一種絲質(zhì)帶子,古代常用來拴在印紐上,后用來拴勛章:印綬。綬帶。 異體字 綬 造字法 形聲:從纟、受聲 English silk ribbon attached as a seal |
綬虉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綬虉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