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焉
- 拼音yú yān
- 注音ㄩˊ 一ㄢ
- 繁體於焉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于焉[ yú yān ]
⒈ ?從此;于此。
引證解釋
⒈ ?從此;于此。
引唐 顧況 《塞上曲》:“酣戰(zhàn)祈成功,于焉罷邊釁?!?br />唐 唐彥謙 《游南明山》詩:“于焉偶閒暇,鳴轡忽相聚?!?br />于是。 《詩·小雅·白駒》:“所謂伊人,於焉逍遙?!?br />朱熹 集傳:“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?!?br />陳奐 傳疏:“《玉篇》:‘焉,是也?!造妒窍麚u也。今字作‘逍遙’。”
《后漢書·董卓傳論》:“及殘寇乘之,倒山傾海, 崑岡 之火,自茲而焚,《版》《蕩》之篇,於焉而極?!?br />唐 元稹 《相和歌辭·決絕詞》:“有美一人,於焉曠絶?!?br />明 劉基 《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》詩:“珍重無生侶,於焉托清凈。”
國語辭典
于焉[ yú yān ]
⒈ ?于是、于此。
引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白駒》:「所謂伊人,于焉逍遙?!?br />《文選·沈約·齊故安陸昭王碑文》:「塞草未衰,嚴城于焉早閉。」
于焉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于 | yú | 二 | 3畫 | 基本字義 于 yú(ㄩˊ) ⒈ ?介詞(a.在,如“生于北京”;b.到,如“榮譽歸于老師”;c.對,如“勤于學習”;d.向,如“出于自愿”;e.給,如“問道于盲”;f.自,從,如“取之于民”;g.表比較,如“重于泰山”;h.表被動,如“限于水平”)。 ⒉ ?后綴(a.在形容詞后,如“疏于防范”;b.在動詞后,如“屬于未來)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丂 虧 亐 於 漢英互譯 for、of、to、when、at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in, on, at; go to; surnam |
焉 | yān | 灬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焉 yān(一ㄢ) ⒈ ?與介詞“于”加代詞“是”相當:心不在焉。不復出焉。 ⒉ ?乃,才:必知亂之所自起,焉能治之。 ⒊ ?文言疑問詞,怎么,哪兒:且焉置土石? ⒋ ?文言助詞:又何戚焉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here、how、why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hereupon, then; how? why? where? |
于焉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于焉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