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事
- 拼音wǔ shì
- 注音ㄨˇ ㄕ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五事[ wǔ shì ]
⒈ ?指古代統(tǒng)治者修身的五件事,謂貌恭、言從、視明、聽聰、思睿。使國致富的五件事。決定戰(zhàn)爭勝負的五種因素。
引證解釋
⒈ ?指古代統(tǒng)治者修身的五件事,謂貌恭、言從、視明、聽聰、思睿。
引《書·洪范》:“五事:一曰貌,二曰言,三曰視,四曰聽,五曰思。貌曰恭,言曰從,視曰明,聽曰聰,思曰睿?!?br />《漢書·谷永傳》:“竊聞明王即位,正五事,建大中,以承天心。”
顏師古 注:“五事,貌、言、視、聽、思也?!?br />宋 蘇軾 《御試制科策》:“夫皇極者,五事皆得;不極者,五事皆失。非所以與五事并列,而別為一者也。”
⒉ ?使國致富的五件事。
引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富國有五事。五事,五經(jīng)也……山澤救於火,草木殖成,國之富也;溝瀆遂於隘,障水安其藏,國之富也;桑麻植於野,五穀宜其地,國之富也;六畜育於家,瓜瓠葷菜百果備具,國之富也;工事無刻鏤,女事無文章,國之富也。”
⒊ ?決定戰(zhàn)爭勝負的五種因素。
引《孫子兵法·計篇》:“故經(jīng)之以五事,校之以計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將,五曰法。”
五事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五 | wǔ | 二 | 4畫 | 基本字義 五 wǔ(ㄨˇ) ⒈ ?數(shù)名,四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伍”代):五彩。五官。五谷。五金。五代(中國朝代名,后梁、后唐、后晉、后漢、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(quán)的時期)。五帝(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,通常指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唐堯、虞舜)。五毒(指蝎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)。五行(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。五嶺(指越城嶺,都龐嶺,萌渚嶺、騎田嶺、大庾嶺)。五岳(指東岳泰山、西岳華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和 |
事 | shì | 亅 | 8畫 | 基本字義 事 shì(ㄕˋ) ⒈ ?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(xiàn)象和活動:事情。事件。事業(yè)。 ⒉ ?變故:事故(出于某種原因而發(fā)生的不幸事情,如工作中的死傷等)。事端。 ⒊ ?職業(yè):謀事(指找職業(yè))。 ⒋ ?關(guān)系和責任:你走吧,沒你的事了。 ⒌ ?辦法:光著急也不是事兒,還得另找出路。 ⒍ ?做,治:不事生產(chǎn)。無所事事。 ⒎ ?服侍:事父母。 異體字 ? 亊 叓 剚 漢英互譯 accident、affair、be engaged in、business、job、matter、work、case、thing 造字法 形聲:從史 |
五事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五事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