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一
- 拼音shí yī
- 注音ㄕˊ 一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什一[ shí yī ]
⒈ ?十分之一。
⒉ ?古代賦稅制度,十分稅一,稱“什一”。
⒊ ?以十博一?!妒酚洝ぴ酵豕篡`世家》:“﹝范蠡﹞候時轉(zhuǎn)物,逐什一之利。”后因以“十一”泛指經(jīng)商。
引證解釋
⒈ ?十分之一。
引《商君書·算地》:“故為國任地者,山林居什一,藪澤居什一,谿谷流水居什一,都邑蹊道居什一,惡田居什二,良田居什四,此先王之正律也?!?br />《史記·魏世家》:“魏成子 以食祿千鐘,什九在外,什一在內(nèi),是以東得 卜子夏、田子方、段干木?!?br />《明史·李應(yīng)祥傳》:“賊先斷浮橋,士卒多溺死, 顯 及二子與焉。 元鎮(zhèn) 所部三萬人,不存什一?!?br />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》:“一則為從來名士,以詩賦見重者十之九,以詞曲相傳者,猶不及什一,蓋千百人一見者也。”
⒉ ?古代賦稅制度,十分稅一,稱“什一”。
引《管子·治國》:“關(guān)市之租,府庫之徵,粟什一。”
《穀梁傳·哀公十二年》:“古者公田什一。用田賦,非正也?!?br />范寧 注:“私得其什而官稅其一,故曰什一。”
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夏后氏 五十而貢, 殷 人七十而助, 周 人百畝而徹,其實皆什一也?!?br />趙岐 注:“民耕五十畝,貢上五畝;耕七十畝者,以七畝助公家耕;百畝者,徹取十畝以為賦?!?br />宋 蘇軾 《策別十五》:“三代之賦,以什一為輕。今之法本不至於什一而取,然天下嗷嗷然以賦斂為病者,豈其歲久而姦生、偏重而不均,以至於此歟!”
⒊ ?以十博一。
引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﹝ 范蠡 ﹞候時轉(zhuǎn)物,逐什一之利?!?br />后因以“十一”泛指經(jīng)商。 元 無名氏 《凍蘇秦》第一折:“小生姓 王 名 真,字 彥實,乃 弘農(nóng) 人也。幼習(xí)儒業(yè),頗識詩書;后從商賈,專趨什一。”
清 俞樾 《春在堂隨筆》卷十:“玉翁 以其貧也,予錢十五貫,使?fàn)I什一。”
國語辭典
什一[ shí yī ]
⒈ ?十分之一。
引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「夏后氏五十而貢,殷人七十而助,周人百畝而徹,其實皆什一也?!?br />《商君書·算地》:「故為國任地者,山林居什一,藪澤居什一?!?/span>
什一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一 | yī | 一 | 1畫 | 基本字義 一 yī(一) ⒈ ?數(shù)名,最小的正整數(shù)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壹”代)。 ⒉ ?純;專:專一。一心一意。 ⒊ ?全;滿:一生。一地水。 ⒋ ?相同:一樣。顏色不一。 ⒌ ?另外的:蟋蟀一名促織。 ⒍ ?表示動作短暫,或是一次,或具試探性:算一算。試一試。 ⒎ ?乃;競:一至于此。 ⒏ ?部分聯(lián)成整體:統(tǒng)一。整齊劃一。 ⒐ ?或者:一勝一負(fù)。 ⒑ ?初次:一見如故。 ⒒ ?中國古代樂譜記音符號,相當(dāng)于簡譜中的低音“7”。 異體字 |
什 | shí shén | 亻 | 4畫 | 基本字義 什 shí(ㄕˊ) ⒈ ?十(多用于分?jǐn)?shù)或倍數(shù)):什百(十倍和百)。什一(十分之一)。什襲珍藏(形容極其珍重地收藏物品)。 ⒉ ?各種的,各樣的:什錦(各種各樣?xùn)|西湊成的食品)。什物。 ⒊ ?詩篇:篇什。雅什。 其他字義 什 shén(ㄕㄣˊ) ⒈ ?〔什么〕a.代詞,表示疑問,如“什什人?”b.代詞,指不確定的事物,如“沒什什問題”(“assorted么”均讀輕聲)。 異體字 ? 十 漢英互譯 assorted 造字法 會意:從亻、從十、十亦聲 |
什一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什一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