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氣
- 拼音gǔ qì
- 注音ㄍㄨˇ ㄑ一ˋ
- 繁體骨氣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骨氣[ gǔ qì ]
⒈ ?體貌氣質(zhì)。后多指剛強不屈的人格及操守。
例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。
中國人是有骨氣的?!墩劰菤狻?/span>
英moral integrity;
⒉ ?喻書法的筆力和雄健的氣勢。
例字寫得很有骨氣。
英vigour of the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;
引證解釋
⒈ ?猶氣概;志氣。
引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品藻》:“時人道 阮思曠 :‘骨氣不及 右軍,簡秀不如 真長?!?br />宋 羅燁 《醉翁談錄·錢穆離妻而后再合》:“幼而聰敏,長而好學,風姿粹美,骨氣軒昂。”
周立波 《暴風驟雨》第一部六:“可是窮人要有窮人的骨氣。我那媳婦也和我一樣,不樂意向誰去低頭。”
⒉ ?猶氣勢;氣韻。
引《宋書·王微傳》:“兄文骨氣,可推英麗以自許?!?br />唐 韋續(xù) 《書品優(yōu)劣》:“釋 玄悟 骨氣無雙,迥出時輩?!?br />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敘畫》:“夫象物必在乎形似,形似須全其骨氣;骨氣形似,皆本乎立意,而歸乎用筆?!?br />鄭文焯 《鶴道人論詞書》:“﹝詞﹞所貴清空者,曰骨氣而已。其實,經(jīng)史百家悉在熔煉中而出以高澹,故能騷雅,淵淵乎文有其質(zhì)。”
⒊ ?指身分。
引《醒世恒言·兩縣令競義婚孤女》:“他骨氣也比你重幾百分哩。你切莫慢他。若是不依我言語,我回家時,就不與你認夫妻了?!?/span>
國語辭典
骨氣[ gǔ qì ]
⒈ ?剛毅不屈的氣概。
引《紅樓夢·第八五回》:「這吳大人本來咱們相好,也是我輩中人,還倒是有骨氣的。」
⒉ ?書法所表現(xiàn)的雄健氣勢。
骨氣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氣 | qì | 氣 | 4畫 | 基本字義 氣(氣) qì(ㄑ一ˋ) ⒈ ?沒有一定的形狀、體積,能自由散布的物體:氣體。 ⒉ ?呼吸:沒氣了。氣厥。氣促。氣息。一氣呵成。 ⒊ ?自然界寒、曖、陰、晴等現(xiàn)象:氣候。氣溫。氣象。 ⒋ ?鼻子聞到的味:氣味。臭氣。 ⒌ ?人的精神狀態(tài):氣概。氣節(jié)。氣魄。氣派。氣餒。 ⒍ ?怒,或使人發(fā)怒:不要氣我了。氣惱。氣盛( shèng )。忍氣吞聲。 ⒎ ?欺壓:受氣。 ⒏ ?中醫(yī)指能使人體器官發(fā)揮機能的動力:氣功。氣血。氣虛。 ⒐ ?中醫(yī) |
骨 | gǔ gū | 骨 | 9畫 | 基本字義 骨 gǔ(ㄍㄨˇ) ⒈ ?人和脊椎動物體內(nèi)支持身體、保護內(nèi)臟的堅硬組織:骨頭。骨骼(全身骨頭的總稱)。骨節(jié)。骨肉(a.指最親近的有血統(tǒng)關系的人,亦稱“骨血”;b.喻緊密相連,不可分割的關系)。骨干( gàn )。 ⒉ ?像骨的東西(指支撐物體的骨架):傘骨。扇骨。 ⒊ ?指文學作品的理論和筆力:骨力(a.雄健的筆力;b.剛強不屈的氣概)。風骨(古典文藝理論術語,指文章的藝術風格,亦指作品的風神骨髓)。 ⒋ ?指人 |
骨氣的近義詞
骨氣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