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語
- 拼音yǐn yǔ
- 注音一ㄣˇ ㄩˇ
- 繁體隱語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隱語[ yǐn yǔ ]
⒈ ?不把要說的意思明說出來,而借用別的詞句來表示;一種隱晦的語言。
例修曰:“此隱語耳?!薄度龂萘x》
英enigmatic language; code word;
引證解釋
⒈ ?秘密談話。
引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樗里疾,秦 之將也,恐 犀首 之代之將也,鑿穴於王之所常隱語者?!?/span>
⒉ ?指不直說本意而借別的詞語來暗示的話。類似今之謎語。古亦稱“廋辭”。
引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舍人不服,因曰:‘臣愿復(fù)問 朔 隱語,不知,亦當(dāng)榜。’”
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諧隱》:“隱語之用,被于紀(jì)傳?!?br />《三國演義》第七一回:“操 讀八字云:‘黃絹幼婦,外孫虀臼。’ 操 問 琰 曰:‘汝解此意否?’ 琰 曰:‘雖先人遺筆,妾實不解其意?!?修 曰:‘此隱語耳?!?br />明 蔣一葵 《長安客話·大明》:“先是 元帝 召一術(shù)士問以國事。對曰:‘國家千秋萬歲,垂祚無疆,除是日月并行,數(shù)始盡耳。’比我 明 兵至而元亡。蓋‘日月并行’乃‘明’字隱語也。”
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謎》:“謎即古人之隱語…… 劉歆 《七略》有《隱書》十八篇,則并有輯為書者,然皆不傳,惟‘卯金刀’、‘千里草’之類,出於風(fēng)謡者,略存一二。至 東漢 末乃盛行,謂之‘離合體’,如 蔡中郎 書 曹娥 碑陰‘黃絹幼婦,外孫虀臼’, 楊修 解之,謂‘絶妙好辭’四字也。”
⒊ ?猶黑話。
引宋 陶穀 《清異錄·惺惺二十一》:“博徒隱語,以骰子為惺惺二十一?!?br />清 采蘅子 《蟲鳴漫錄》卷二:“士令其將賊中隱語備述而筆記之?!?br />清 黃鈞宰 《金壺浪墨·教匪遺孽》:“宿州 張義法 者,從 永城 魏中沅 學(xué)彈花織布兩歌,皆邪教中之隱語?!?/span>
國語辭典
隱語[ yǐn yǔ ]
⒈ ?隱射的言詞。本義須經(jīng)猜想推測才能得知。猶今之謎語。
引《漢書·卷六五·東方朔傳》:「舍人不服,因曰:『臣愿復(fù)問朔隱語,不知,亦當(dāng)榜?!弧?br />《三國演義·第七一回》:「修曰:『此隱語耳。「黃絹」乃顏色之絲也,色傍加絲,是「絕」字。』」
近切口 暗語 瘦語
隱語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語 | yǔ yù | 讠 | 9畫 | 基本字義 語(語) yǔ(ㄩˇ) ⒈ ?話:語言。漢語。英語。語錄。語匯。語重心長。 ⒉ ?指“諺語”或“古語”:語云:“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”。 ⒊ ?代替語言的動作:手語。旗語。 ⒋ ?說:細(xì)語。低語。 其他字義 語(語) yù(ㄩˋ) ⒈ ?告訴:不以語人。 異體字 語 漢英互譯 Punjabi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吾聲 English language, words; saying, expression |
隱 | yǐn yìn | 阝 | 11畫 | 基本字義 隱(隱) yǐn(一ㄣˇ) ⒈ ?藏匿,不顯露:隱藏。隱匿。隱居。隱士。隱諱。 ⒉ ?傷痛:隱惻。 ⒊ ?憐憫:惻隱之心。 其他字義 隱(隱) yìn(一ㄣˋ) ⒈ ?倚,靠:隱幾而臥(靠著幾案睡眠)。 異體字 隱 隠 漢英互譯 concealed、dormant、latent 相關(guān)字詞 現(xiàn)、顯 造字法 形聲:左形右聲 English hide, conceal; hidden, secret |
隱語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